1.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分析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2.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分析
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基础,具有重要地位,文化软实力不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3.当前的国际竞争以文化竞争为主。(×)
分析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是并不是以文化竞争为主,而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主。
4.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无法选择的。(×)
分析
人有主观能动性,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5.文化的多样性就是指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完全 不同。(×)
分析
文化的多样性不是指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完全不同。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 和普遍规律。
6.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承认和保护一切文化。(×)
分析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但不等于说所有文化的存在都是合理的。一些腐朽的、庸俗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行为,将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阻碍社会的进步。
-8da3b253有软优学19ae是科f1ee392f网b715途987e司的方技点广心升智限edb3dcf6公慧4d56智件元东
7.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分析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旧的传媒在今天的文化传播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拥有不可 或缺的地位。
8.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手段是一致的。(×)
分析
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文化传播的手段有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文化传播的途径要借助一定的文化传播手段。
9.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
分析
文化的过时与否,取决于它能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那么它就不会过时。
10.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是一样的。(×)
分析
传统文化落脚在文化,是相对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文化传统落脚在传统,是指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中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
1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过程,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分析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在继承的基础 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12.各种新生的文化现象都是文化创新的结果。(×)
分析
文化创新是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成果与现实需求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适应现实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产品。某些新生的文化现象,如电脑算 命,实质上是愚昧落后的旧文化在当今的新的表现形式,它不是文化创新的结果。
13.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之和,各民族文化寓于中华文化之中,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分析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 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但它并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因此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 关系,中华文化寓于各民族文化之中,通过各民族文化表现出来。
东途987e升智是7581d376科f1ee392f网b715限edb3dcf6有件8f23学19ae是元4842-8da3b253广心技点公是司的方高软7fb3的优1ce3cac5点慧4d56智
1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分析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有其合理性。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史书典籍的出现,能够使大量的历 史经验、资料史实记载流传下来。
(2)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它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 分。
15.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
分析
(1)中华文化是中国各地区、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 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1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抵制外来文化。(×)
分析
民族精神与外来文化并不矛盾,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 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蚀。
1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分析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
18.大众文化都应得到提倡。(×)
分析
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要强调两方面:一是文化要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二是文化的内容必须是先进的、健康有益 的,而不能是庸俗的、低级趣味的。并不是所有的大众文化都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都应得到提倡。
19.流行文化是经典文化。(×)
分析
流行文化不一定是经典文化。经典文化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经典文化可以流行,但流行的不一定是经典。
20.传统习俗等于落后文化。(×)
司的方高-8da3b253习4158途987e东量网b715优1ce3cac5点慧4d56智公是4111软7fb3的技点秀限edb3dcf6b181c0bc升智是7581d376件8f234e7b有学19ae是元4842科f1ee392f广心
分析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但落后文化并非仅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通过传统习俗表现出来的也并非都是落后文化。我国传统习俗中 既有前人积累的精华,也有糟粕。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 会主义荣辱观。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因此,我们不能把两者混淆起 来。
2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回事。(×)
分析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彼此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2)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文化建设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是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的条件,还是传播革命理想、 道德和纪律观念的文化形式和手段。
(3)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 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文化建设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而且是全部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还为文化建设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促进文化建设的发展。
23.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
分析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认为哪一个更重要。 题目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行为上是有害的,两个修养都应该提高。
24.科学文化修养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也就相应提高了。(×)
分析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但它不是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的充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