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020年08月26日 浏览:

物理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力戒“重规律,轻概念”,全面复习基础知识

打好基础不是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更不能只重视物理规律的学习,而轻视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理解。应在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探究过程中去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熟悉并落实考试大纲对“知识点”的具体要求

物理概念可分为用词语表述的概念(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物理现象等)和物理量。其中对物理量的理解应从物理意义、定义式、影响式、单位、量性(矢量与标量、过程量与状态量)等几方面去领悟(同学们不妨以“加速度”、“电场强度”等概念为例去体会一下物理量的建立过程)

元d3cbb89d技4909学网司fe4a42be件升学有广公费习途慧东优科软量心限3b6a-

对物理定理、定律的理解应从其实验基础、基本内容、数学表达式、适应条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察(同学们不妨以“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为例参照上述要求去领悟一番)

在透彻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基础上,彻底消除知识盲区和理解误区,并注意通过“力和能量”两条主线对物理知识进行有序整合,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二、力戒“重结果、轻过程”,强化过程分析。形成和掌握基本分析方法

相当一部分同学重视对规律性结论的记忆而忽视对规律的探究过程,重视对某一类问题解法的积累。而忽视对物理分析方法的领悟。“重结果、轻过程”的学习行为。导致在解题过程中只会生搬硬套,不能由“物”悟“理”,洞察物理的本质;面对新情景或联系实际的物理问题,思维更是杂乱无序。这从根本上说是没有掌握分析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任何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依照一定的制约关系而发生发展的。因此,分析和研究物理问题离不开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分析物理问题至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一是问题情境所对应的“物理模型”,即应用“理想模型”将文字、图表所陈述的问题情境形象化、具体化,将其还原成熟知的“物理模型”。二是问题情境所遵循的制约关系,即应用“因果分析法”对物理过程进行“由因探果”和“执果探因”的双向分析。三是问题情境所进行的程序,即应用“程序法”根据物理过程进行的先后顺序依次分析,以找到物理过程变化的关联点,建立各阶段间的联系。因此,分析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可概括为:研究问题找“模型”,逻辑推理循“因果”,分析过程依“程序”。当然,通过解题训练。进一步归纳出某类问题的分析方法。并掌握基本的解题技巧也是须要的。但不能本末倒置,以“技巧”代替“通法”

-be9e5e47径软量心慧件优9de5e639网学东升学ace4广高科得有限3b6a技4909a3ad40b8公费习智途习19399ef4根元d3cbb89d法d7e2bdcb司fe4a42be

三、防止陷入“题海”,重视审题过程,规范答题行为

习题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基本技能的形成和掌握。但是,习题训练,还是普遍存在“贪多求难”的现象。一轮复习是夯实基础,不能急于做难题和套题,更要避免陷入“题海”致使练而不悟。一是习题训练要有针对性。应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选择针对“知识点”而编制的习题(一般以选择题居多)。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选择针对解题方法和技巧训练而编制的习题(一般以某类问题或综合题居多)来培养和改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一定的解题技巧。二是习题训练要重视审题过程,好能做到“品”题。也就是说审题既要能提炼文字、图表信息、关键字句、明确已知和待求等要素,还要能从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能力要求、解题方法和技巧”等方面去品味命题者编制该题的主旨。这样审题能力定会有大的改善,选题的针对性也自然会得到加强。三是习题训练要注重形成科学的解题思路,一般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建立图景、寻找规律、确定思路、优选方法,即“识物”、“归理”、“理路”和“择法”的思维流程。四是要在平时练习和应试时养成规范答题的书写习惯。“解答时要有须要的文字说明、重要的过程和演算步骤。有效数值的后结果要准确并且还要有单位”这就是基本的解题规范要求,应在平时训练时予以体现和落实,以避免无谓的丢分。习题解答应做到“慢读题、快入境、稳做答”

四、切忌复习进程'“信马由缰”。及时复习和定期复习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