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021年10月27日 浏览:

第一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势力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特别提示】中国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4、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

(1)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维护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被中国人民抛弃,其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

(2)以某些中间派和中间人士为代表,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它的多数代表者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

(3)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4)结论: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国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6、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1)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但集中分布在大城市,有利于组织成为阶级力量。(团结性)

(2)他们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之下,富有斗争精神,具有革命性。

(3)他们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先进性。

7、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8、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各阶层两个根本性的弱点:

(1)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

(2)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对象和最终目标:

9、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对象和最终目标

(1)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2)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第二框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三年恢复期:1949—1952年,在着重完成包括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

(2)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12月,党中央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这是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标志: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主要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3、艰难探索期:

(1)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中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2)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知识小结】第一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历史成就:

(1)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

(2)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提高国际地位。

4、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的时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2)改革开放的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改革开放的实质(目的):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4)改革开放的成就(意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5、进入新时代

(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2)进入新时代的意义:“三个意味着”

①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优东术科途法升a139限是公b08f学上软高有量广8f6bc22e学f9c4f11b件487b40e0心-心元4215网径技上ce93477641e5慧71a52170司 (3)“党的领导”与“新时代”的关系

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知识总结】我们为什么会选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而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建国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理想、宗旨和指导思想,代表的是中国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体现的是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先进性以及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也决定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

(3)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第三,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