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本上提及的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1)

2021年11月02日 浏览:

01

中共一大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1921年8月3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代表全国50余名党员。

重要内容

确立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确立?党的纲领: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决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人;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一大”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的工人阶级政党, 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 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02

中共二大

召开情况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重要内容

①确定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②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依据是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及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③确定了革命的同盟者: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即决定联合四大阶级进行民主革命。

历史意义

标志中共建党工作完成。指出中国革命分两各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

03

中共三大

召开情况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重要内容

决定全体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共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历史意义

使中国共产党从比较狭小的圈子里走出来,在更广阔的革命斗争的天地中接受锻炼,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04

八七会议

召开情况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李维汉、翟秋白、张太雷、毛泽东等21人。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和纽曼也出席会议。

重要内容

会议通过了《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批评了陈独秀右倾错误,毛泽东强调“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历史意义

给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共党员指明了新的方向。

05

遵义会议

召开情况

1935年1月15日,党中央在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

重要内容

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改组了中央书记处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被选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和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推选张闻天代替博古在中央负总责,后成立了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标志中国共产从幼稚走向成熟。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06

瓦窑堡会议

召开情况

1935年12月25日,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等决议。

重要内容

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

历史意义

瓦窑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会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既着重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在政治策略上的错误,也警戒全党汲取大革命中无产阶级放弃领导权而导致革命失败的教训,从而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途7eb6fe71科根东元慧软a4ac学-升4d47技上司广fc89根优上径公有件bd944679网限

07

洛川会议

召开情况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重要内容

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历史意义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指明了正确道路。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和各项具体政策,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指明了方向。

08

中共七大

召开情况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重要内容

毛泽东发表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会议确立了“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 联合政府” 的方针,并提出新时期的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历史意义

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

09

七届二中全会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5日-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

重要内容

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基本政策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外交上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防止资产阶级思想侵蚀党的队伍,有预见性地提出了防止"糖衣炮弹"进攻的重大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

历史意义

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有重大作用。在革命的转变关头,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10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召开情况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1949年9月于北平隆重举行。

重要内容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规定了新政协的性质和地位;改北平为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定于北京;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历史意义

标志着中国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基,为开国大典作了全面的准备。

1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召开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15日至9月28日在北京召开。

重要内容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名,大会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会议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民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替代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政府组织原则。以国家大法的形式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和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制度的确立,对民族区域自治作了更明确的规定。

历史意义

“五四宪法”的颁布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以国家大法的形式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和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制度的确立

来源:高中历史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