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常识性基础知识点(2)

2021年11月22日 浏览:

06

糖 类

1. 单糖:

丙糖:甘油醛(最简单的糖)CH2(OH)CH(OH)CHO

戊糖:核糖、脱氧核糖;

己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

2. 二糖:

分子式

名称

有无醛基

水解产物

C 11 H 22 O 11 同分异构体

蔗糖

葡萄糖+果糖

麦芽糖

葡萄糖+葡萄糖

乳糖

葡萄糖+半乳糖

纤维二糖

葡萄糖+葡萄糖

3. 多糖:

①淀粉(C6H10O5)n和纤维素(C6H10O5)n,n值是一个区间,故两者不是同分异构体,都是混合物;

②判断淀粉水解程度的方法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a.尚未水解:必须先加NaOH中和硫酸,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无砖红色沉淀;

b.完全水解:加入碘水,不呈蓝色

c.取两份,一份加入碘水呈蓝色;一份加入NaoH中中和硫酸后,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有砖红色沉淀

③人体中无纤维素酶,不能消化纤维素,多吃含纤维素食物可促进肠道蠕动;

07

氨基酸和蛋白质

1. α-氨基酸: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上

天然蛋白质水解生成的氨基酸都是.α-氨基酸;

2. 两性:-NH2具有碱性,-COOH具有酸性

固体氨基酸主要以内盐形式存在,所以具有较高的熔沸点,且难溶于有机溶剂;

两个不同的氨基酸缩合形成二肽,有四种不同的产物(两个自身,两个交叉);

3. 分离:当氨基酸以两性离子存在于溶液中时,其溶解度最小,而不同的氨基酸出现这种情况的pH各不相同,故可利用此差异,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来分离氨基酸;

4. 盐析:许多蛋白质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溶于水形成胶体;

在浓度较高的低盐金属盐(Na2SO4)或铵盐中,能破坏胶体结构而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从而使蛋白质变成沉淀析出,析出的蛋白质仍具有生物活性;

5. 变质:

①重金属盐、强酸、强碱、甲醛、酒精等可使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析出的蛋白质不再溶于水;

②当人体误食重金属盐时,可喝大量的牛奶、豆奶、鸡蛋清来解毒;

③酒精消毒是破坏了病毒的蛋白质活性而杀死病毒;

6. 颜色反应:

①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玫瑰紫色;

②含苯环的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生成黄色物质;

③氨基酸遇茚三酮呈紫色;

7. 氢键存在:

①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②DNA双螺旋结构,AT之间两条,CG之间三条;

08

油 脂

1. 油脂不是高分子,是由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类;

2. 油: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常温液态,如豆油、花生油;能使溴水退色;不能从溴水中萃取溴单质;

3. 脂肪: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常温固态,如猪油、牛油油;

4. 皂化反应:油脂与碱反应生成甘油与高级脂肪酸钠;

5. 油脂硬化: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与氢气反应生成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6. 油脂和矿物油不是同一物质,矿物油是烃类;

7. 天然的油脂都是混合物;

8. 硬水中有较多的Mg2+、Ca2+,会生成不溶于水的(C17H35COO)2Mg和(C17H35COO)2Ca,使肥皂的消耗量增加,故不宜在硬水中使用肥皂;

9. 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中的双键会被空气氧化而变质;

限升上23a27083司件软高元途上公学0fc5f089东cc0c-2a83abac有慧西优网科技广 10. 地沟油和人造奶油都是油脂;

09

化学中的不一定

1. 原子核不一定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如氢的同位素(11H)中只有一个质子。

2.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HMnO4的酸酐,是金属氧化物。

3.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都不能与碱反应,是不成盐氧化物。

4.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5. 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不一定是酸。如苯酚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属酚类,不属于酸。

6.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金刚石与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二者混合所得的物质是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7. 晶体中含有阳离子不一定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而无阴离子。

8.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金刚石→石墨,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因反应前后均为单质,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9. 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如NH4Cl属于离子化合物,其中不含金属离子。

10. 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酐,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硝酸,但不是硝酸的酸酐,硝酸的酸酐是N2O5,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碱—NaOH,但它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是过氧化物。

11. pH=7的溶液不一定是中性溶液。只有在常温时水的离子积是1×10-14,此时pH=7的溶液才是中性。

12. 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试纸用蒸馏水湿润,测得溶液的pH不一定有误差。

13. 分子晶体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如稀有气体在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不含共价键。

14.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SO2,如Cl2、O3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15. 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如Fe3+可被还原为Fe2+。

16. 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不一定被还原。如2H2O=2H2↑+O2↑,氢元素被还原而氧元素被氧化。

17. 强氧化物与强还原剂不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浓硫酸是常见的强氧化剂,氢气是常见的还原剂,但可用浓硫酸干燥氢气,因二者不发生反应。

18.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不能发生。如碳与氧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但须点燃;Ba(OH)2·8H2O与NH4Cl反应为吸热反应,但在常温下很容易发生。

19. 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如AlO2-、MnO4-。

20. 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元素不一定是非金属元素。如周期表中ⅣA、ⅤA、ⅥA中的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均多于4个。

21. 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不一定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如HCO3-、HS-等离子既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也不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

22.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不一定越高。一般情况下该结论是正确的,但因H2O、HF、NH3等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熔沸点均比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高。

23. 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晶体不一定属于分子晶体。如NH4Cl属于离子晶体。

24. 只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如CCl4、CO2等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25. 铁与强氧化性酸反应不一定生成三价铁的化合物。铁与浓硫酸、硝酸等反应,若铁过量则生成亚铁离子。

26. 强电解质不一定导电;一般强电解质的晶体不导电;

27. 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不一定强于弱电解质;与溶度有关;

28. 失去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强。如稀有气体原子既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子。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