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国家的财政与税收

2021年03月15日 浏览:

考点精讲:

一、财政及其作用

1.含义:国家的收人与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2.财政的实现

(1)国家的财政活动是通过国家预算和决算来运作的。

(2)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

3.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和举措是整合居民基本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材料]1.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财力紧张情况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解析】可直接改善民生的财政举措是整合居民基本医不保制度,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2.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近年来,某省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2014年达到75.6%。

【解析】这些支出有助于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洁的正需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材料]为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进程,我国将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采取财政贴财政政策可以促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

【解析】财政政策可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拓展】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而不是财政。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经济形势与相应的财政、货币政策如下表:

经济运行状况

 

对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

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

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经济过热、经济的正常运

行受供给能力制约、物价

上涨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从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拓展】1.财政、货币政策一般是逆风向调节,即财政、货币政策的运用应当与宏观经济形势相反。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快速辨别财政的作用

凡是国家在民生方面的投入,都说明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凡是国家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方面的投入,都说明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凡是增加或减少税收的材料,都说明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3.判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方法

判定依据

判定方法

主体

实施主体是国家就是财政政策;实施主体是中国人民银行就是货币政策

手段

通过财政和税收调节属于财政政策;通过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汇率来调节,则属于货币政策


[材料]1.2016年9月,某省探索发行易地扶贫搬迁债券,用于弥补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资

金缺口。该债券首期额度5亿元,社会资本认购高达35亿元。

【解析】拓宽扶贫资金的筹措渠道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 【注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

(1)含义: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2)途径(按筹资的渠道):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②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

(4)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措施:

①根本措施: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材料]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

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要加大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关键是要增加财政收入。

②直接措施: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财政支出

【注意】会形成社会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

(1)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

(2)按具体用途分类:它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求的一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提示】指国家为公民提供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杠会福利的各种费用。

3.财政收支关系

(1)情况 【提示】不是财政收入与支出相等。

①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②财政盈余: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③财政赤字: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2)措施: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材料]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2019年我国政府推出多项减税和降费措施,全年有望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这意味着国家财政收入会大幅下降。

【解析】为弥补财政缺口,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有压减公务招待等“三公”经费支出。

【政治热词】

1.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1)财政存量资金,主要是指一些没有按照预算进度执行、依然趴在账上的沉淀结余资金。

(2)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意味着原来长期滞留在银行账户的财政资金,将予以分配使用,主要用于支持民生和社会保障支出,更好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近年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公开表示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2.财税体制改革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主要举措包括: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划分改革方案,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等。

3.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地方政府举债一律采取在国务院批准的限额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方式,除此以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

4.“两免一补”

中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的一项资助政策。主要内容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5.PPP模式

通常被译为“公共私营合作制”,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拓展】正确认识我国的财政赤字

①合理性:财政赤字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手段,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增加财政赤字能够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我国目前财政赤字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虽然在提高,但低于3%的国际安全警戒线,是适度的、安全的。

②如何用好赤字资金:优化赤字资金支出结构,引导经济转型升级;加强赤字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遵循财政分配原则,维护赤字资金支出的公平性。

三、税收及特征

1.税收

(1)概念: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客体的

(2)目的:实现国家职能。

(3)凭借的依据和力量: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力量是国家政治权力。

(4)主体:国家。

(5)本质:一种分配关系。

(6)税收与财政的关系: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2.税收的特征

【提示】不是永久不变,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发生相应变化,但必须经过有有关部门批准

(1)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

标志。

(2)比较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提示】税收具有固定性,税率一旦确定就不能改


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区别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联系

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①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②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3.税收的种类

(1)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①流转税:是以商品交换中的交易额和劳务收入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例如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关税等。

[材料]2011年末,我国开始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试点行业选择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在税种上营业税、增值税都属于流转税。

②所得税:是以各种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例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③资源税:是以开发和利用特定的自然资源为征税对象的税种。例如,开采矿藏必须依法交纳资源税。

④财产税:是以纳税人拥有或支配的财产为征税对象的税种,例如契税。

⑤行为税:是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如印花税、屠宰税等。

(2)影响大的两个税种: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4.作用:第一,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第二,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第三,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提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中等收入者少缴税,低收入者不纳税,维护社会公平,扩大内需。

[材料]1.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自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向小型企业、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

2.某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进口国。2018年3月该国决定将进口钢铁关税大幅度提高至25%。

【解析】会使钢铁进口成本上升,钢铁制成品价格上升,最终会损害消费者利益。

5.公民要依法纳税

为什么

①从税收的地位看,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

②从税收的作用看,税收为国家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③从我国税收的性质看,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决定了公民必须依法纳税

④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看,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自觉诚信纳税的义务

怎么样

①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积极行使纳税人权利

②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提示】纳税人≠负税人。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6.违反税法的行为

行为

表现

手段

处理

偷税

纳税人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欺骗、隐瞒等方式

税务机关在追缴税款的同时,要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欠税

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

骗税

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主要指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和骗取税收减免

欺骗方法获优惠

抗税

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暴力、威胁等手段


【拓展】如何巧分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

偷税:“偷着不缴或少缴”;欠税:“欠着未缴”;骗税:“骗取税收优惠”;抗税:“抗着不缴”。

【政治热词】

1.“放水养鱼”

指国家在落实好现有的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着力完善税收制度,研究新的减税降费措施,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2.营改增

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增值税只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环节。目的是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服务业尤其是科技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培育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三档并两档

改革完善增值税,按照三档并两档方向调整税率水平,重点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税率,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

【拓展】营业税改增值税

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增值税只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环节。目的是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服务业尤其是科技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培育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时政热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

2019年8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开发应税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为资源税的纳税人,应依法缴纳资源税。资源税法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完善地方税体系的重要举措,是绿色税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辨析】

1.财政支持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表明财政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分析】错误。财政支持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表明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2.任何情况下,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个人所获得的收入也越多。

【分析】错误。 经济发展水平对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但个人收入还受国家分配政策的影响,如果国家集中的财富过多,会影响个人的收入。

3.财政赤字越少越好。

【分析】错误。财政赤字过多,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发展。但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通过增发国债,扩大财政赤字搞建设,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4.财政收入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财政支出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

【分析】错误。财政收入代表着国家可以支配的商品,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增加社会总供给;财政支出会形成货币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增加财政支出会扩大社会总需求。

5.税收具有固定性,税率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分析】错误。税收具有固定性,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国家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通过修改税法调整税率。

6.征收消费税可以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

【分析】错误。征收消费税的目的是引导消费行为;个人所得税可以调节个人收入。

一、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答案】D

【解析】D本题考查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该市一年来,城乡居民的收人均有所增加,而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城乡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是提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根本性因素,财政收入的增长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变化的,②④符合题意。财政收入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长的,①说法错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人增长幅度,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一定低于农村人均现金收人,③说法错误。

二、财政的三大作用

根据国务院出台的《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2019年7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9年全面推开将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的10%国有股权,划转至社保基金会和地方相关承接主体,并作为财务投资者,享有收益权等权利。此举旨在( )

A.扩大国有企业的投资渠道

B.减轻国家财政社保支出负担

C.保障社保基金投资的安全性

D.增强社保基金的可持续性

【答案】D

【解析】11月,国务院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在目前国家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的情况下,会减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加大基金收支压力。2019年7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将部分国有资本股权划转至社保基金会和地方相关承接主体,依照规定享有收益权等权利,旨在增强社保基金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夯实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故选D,AC两项均与题意不符,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并不意味着减少政府财政社保资金支出,排除B。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三、通过财政赤字理解财政收支关系

赤字率是衡量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2017年我国赤字率或不低于3%,我国财政政策要适度扩大支出规模,调整支出结构,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出( )

①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需要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以拉动经济增长

②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情况,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提高财政扶持的精准性

③我国赤字率过高,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来缩小收支差额以化解债务风险

④我国财政赤字规模大,意味着企业和个人可能得到更多的政府资金支持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B

【解析】本题的基本定位是理解型;主要陈述了财政赤字的相关内容;在题目中,“合理区间”等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根据题目可知,解答此题要从国家收入的分配入手。

①项,题干强调的是我国财政政策要适度扩大支出规模,而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属于货币政策。故错误。

②项,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财政盈余是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财政赤字是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我国财政政策要适度扩大支出规模,调整支出结构,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这说明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提高财政扶持的精准性。故正确。

③项,题干主要强调财政赤字要保证合理区间,并未表明我国赤字率过高,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来缩小收支差额以化解债务风险。选项与材料无关。故错误。

④项,我国财政赤字规模大,表明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意味着企业和个人可能得到更多的政府资金支持。故正确。

综上所述,因为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四、税收的作用

税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2019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下列减税对经济影响的传导中,正确的有( )

①增加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

②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③提高企业所得税起征点→企业税负减轻→释放企业生产经营活力

④推进资源税改革→提高资源开采成本→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司升径慧-dd7e3406上件e9df4f3c软有学东b14b途元网习限科广44abe59573e0公优技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减税对经济的影响。

①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以减轻群众税收负担,调节收入分配,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故正确。

②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国家财政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故错误。

③项,国家提高企业所得税起征点,企业将减少缴纳的税款,税负减轻,有利于释放企业生产经营活力。故正确。

④项,题干强调的是减税降费,但提高资源开采成本属于增税。选项与题干不符。故错误。

综上所述,因为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财 政

(1)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观题:

设问方式:……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答题模板:提取材料信息+经济发展水平+分配政策+逻辑推导。

①提取材料信息。

找到材料中影响财政的因素,结合数据进行归纳概括。

②经济发展水平。

如果材料是从经济总量增加的角度进行描述,则重点答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③分配政策。

如果材料是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角度或其中两个角度来描述,则需要答分配政策。

(2)财政的作用主观题:

设问方式:材料中财政在……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答题模板:宏观调控经济手段+财政收支+财政三作用。

①宏观调控经济手段。

材料中如果涉及财政在某项事务中发挥作用,则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尤其是材料涉及市场经济配置资源,弥补市场不足等方面时,一定要提到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经济手段,发挥……作用。

②财政收支。

先审题,根据材料发现有无财政收支的匹配信息,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如果有,是从收支哪个角度进行的调节,这里要适当概括材料,答案中体现财政发挥作用的过程。

③财政三作用。

凡促进公平、改善民生(教育、社保、医疗)的选“作用一”;凡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水利交通等)及大型工程(三峡、高铁等)、支持落后产业(农业)、支持落后区域(西部)等都选“作用二”;凡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总供求”的选“作用三”。

【典例】2017年中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拟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财政赤字增加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实行增支减税政策

②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增加对困难地区的财力补助

③民企发展困难、谋转型→整体经济效益不容乐观→上交利润减少

④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盘活政府部门资金存量→提高财政资金运转效率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C

【解析】本题的基本定位是理解型;主要陈述了财政赤字的相关事实;在题目中,“财政赤字”“增加”等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根据题目可知,解答此题要从财政收入与支出入手。

①、②项,一国之所以会出现财政赤字,有许多原因。有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而降低税率或增加政府支出,有的则因为政府管理不当,引起大量的逃税或过分浪费。故①正确、②正确。

③项,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分配政策。财政赤字与民企上交利润的关系不大。故错误。

④项,减压政府一般性支出是应对财政赤字的方法,而不是产生的原因。故错误。

综上所述,因为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