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点

2021年04月14日 浏览:

专题一 物质和运动

20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0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0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04.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05.规律不能被改变、消灭、创造。

206.人可以创造物质的具体形态,但不能创造物质。

专题二 物质和意识

207.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208.物质具有决定作用,意识具有反作用;

209.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10.意识既可以正确反映客观存在,也可以错误反映客观存在。

211.意识是人脑在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这种反应是被动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21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13.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1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对人脑的模仿,不具有主观能动性。

215.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必须依赖于物质。

软-途8f02元优有d1275ea8费学东公司径件升bf4ef9fa75d8ded3cac7科技慧秀限广a653心心网

216.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217.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218.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19.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20.人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专题三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221.实践决定认识。

222.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23.实践和认识的主体都是人。

22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都不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225.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

22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227.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

专题四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228.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29.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都不包含谬误。

230.真理的具体的,不能推翻真理,但可以超越真理。

网ad6e径4d15件限a540科东是是公优元司径术软秀广a653心心82d4技4ec3有d1275ea8费7b3f3acc-途8f02升bf4ef9fa75d8ded3cac7心学4c9b方慧秀
231.认识有多个,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具有客观性。

232.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233.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34.认识并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235.实践—认识—实践......

236.量变—质变—量变......

237.特殊性—普遍性—特殊性......

238.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专题五 联系观

239.联系具有普遍性,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但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240.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41.联系具有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42.联系具有客观性,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不等于主观臆造的联系。

243.整体的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44.我们应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的局部。

245.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的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专题六 发展观

246.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47.发展具有普遍性,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元点网ad6e径4d15技4ec3b6dc慧秀限a540法升bf4ef9fa75d8ded3cac7心点学4c9b方量8bf11f62有d1275ea8费7b3f3acc量优件司径术途8f02广a653心心82d44bdc3c4c473b软秀4c2f844f东是是科41ef公- 248.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49.新事物不等于新出现的事物,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远大前途的事物。

250.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

25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专题七 矛盾观

252.矛盾双方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不能把矛盾双方简单理解为好不好、优点与缺点。

253.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5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但不能由此认为矛盾越多越好。

255.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56.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25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矛盾。

258.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59.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

26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261.解决矛盾并不是消灭矛盾。矛盾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可以被解决。

26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63.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26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

265.主要矛盾——改造世界,解决问题:重点、中心、关键、突破口。

升bf4ef9fa75d8ded3cac7心点元点限a540法东是是公网ad6e径4d15术技4ec3b6dc929a4c7a科41ef-是途8f02慧秀广a653心心82d44bdc3c4c473b软秀4c2f844f81c9优司径术学4c9b方量8bf11f62件习有d1275ea8费7b3f3acc量 266.主要方面——认识世界,评价事物:主流、性质、主体。

267.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决定事物的性质。

专题八 辩证否定观

268.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69.辩证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270.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71.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272.创新要求否定,并不是否定一切。

27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74.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专题九 社会历史观

275.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76.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77.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78.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79.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80.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8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28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途8f02软秀4c2f844f81c9428e件习东是是技4ec3b6dc929a4c7a网ad6e径4d15术学4c9b方量8bf11f62公广a653心心82d44bdc3c4c473b有d1275ea8费7b3f3acc量量限a540法3d2fae80升bf4ef9fa75d8ded3cac7心点根司径术慧秀科41ef元点-是优

283.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党的生命线和根本的工作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284.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专题十 价值观

285.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

286.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287.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促进作用。

288.价值观具有主体差异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但并不是说不同的人价值观一定不同。

289.价值观对人生起导向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

290.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291.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292.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