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人教版生物 第四单元 中考考点精华识记(下)

2021年04月28日 浏览: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导图

精华识记

一、视觉

(一)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角膜:透光,轻微折射光线

虹膜:有色素,中央是 瞳孔

瞳孔:光线通道,能扩大和缩小

晶状体:折射光线,像凸透镜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透光,折射光线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

脉络膜:含丰富血管和色素,营养眼球,形成“暗室”

视网膜:有对光敏感的细胞,感受光的刺激

视神经:传导神经冲动,属于“传入神经”

睫状体:主要是肌肉组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注:1.看近物,晶状体曲度变大;看远物,晶状体曲度变小;

2.由亮到暗,瞳孔变大;由暗到亮,瞳孔缩小(眯眼睛);

3.眼白部分为巩膜,眼黑部分为虹膜。

(二)视觉形成: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感光细胞,成像)→视神经→视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注:1.视觉的形成: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2.视觉感受器:视网膜

3.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的结构:视网膜

4.能将光转变成神经冲动的结构:视网膜

5.倒立物象的形成在:视网膜

(三)近(远)视及矫正

1.近视:

(1)成因:晶状体曲度过大(即过度变凸)或眼球前后径过长造成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2)矫正:凹透镜。

2.远视:

(1)成因: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造成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

(2)矫正:凸透镜。

二、听觉

(一)的结构组成:

1.耳郭:收集声波

2.外耳道: 声波传导的通道

3.鼓膜:将声波转变成震动

4.听小骨:将震动放大并传给耳蜗

5.鼓室:属于中耳

6.半规管和前庭:头部位置变动感受器

7.耳蜗:听觉感受器,具有对声音敏感的感觉细胞

8.听觉神经:传导神经冲动,属于“传入神经”

(二)听觉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细胞)→听觉神经→听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形成听觉)

注:1.外耳=耳郭+外耳道

2.中耳=鼓膜+听小骨+鼓室

3.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三)耳朵的保健:

1. 咽部发炎要及时治疗,防止引起中耳炎

原因:咽鼓管--连接(鼓室)和(咽部)的通道,所以咽喉炎可能 会引起中耳炎(注:鼓室属于中耳)

2.遇到巨大声响:①闭嘴堵耳 或 ② 迅速张口

目的:保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防止鼓膜破裂

3. 避免用尖锐物体挖耳屎易伤鼓膜。

4.飞机在爬升或降落过程嚼口香糖,可打开咽鼓管,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三、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1.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脑神经和脊神经)。

慧网元15ff司技8790习途公科学软东优心有件升-广限

2.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3.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含有多种神经中枢(听觉、视觉、运动、语言中枢等)。

4.小脑:①维持身体平衡;②使运动协调、准确,如醉酒麻醉小脑,走路不稳。

5.脑干:能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6.脊髓:①反射(简单);②传导。如脚踩到钉,先缩回(简单反射)后感到痛(传导到大脑)。

7.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与突起组成。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递冲动。

(二)神经调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的结构:通常包括5个部分。见图示。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受到损伤,反射都无法进行。

(1)感受器:如眼睛视网膜、耳的耳蜗、皮肤等等;

(2)传入神经受损,人体无感觉也无反应;

(3)神经中枢受损害,不能发生发射,复杂反射的神经中枢一般在大脑,而简单反射的神经中枢有的在脊髓;

(4)传出神经:若受损,人有感觉但无反应;

(5)效应器:在肌肉、腺体)五部分。

3.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简单、先天性的反射;如:缩手、眨眼、排尿、膝跳。

4.条件反射(复杂反射):复杂、后天性的反射;如:望(听)梅止渴、谈虎色变、老马识途。

5.人类特有的反射:人类特有语言中枢,语言、文字的反射人类特有,如谈虎色变、听谈到酸梅(看文字)分泌唾液。

四、内分泌系统

(一)内分泌系统组成:内分泌腺无导管(直接排到血液),组成内分泌系统,分泌物是激素(微量)。

(二)人体主要内分泌腺

1.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作用:促进生长发育。

2.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①促进新陈代谢;②促进生长发育;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3.胸腺---分泌:胸腺激素,作用:提高免疫力等。

4.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作用:让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脸红耳赤,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爆发力等

5.胰岛---分泌:胰岛素,作用: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降低血糖浓度。

6. 卵巢---分泌:雌性激素,作用: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等

7.睾丸---分泌:雄性激素,作用: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等

(三)激素与疾病

1.生长激素:幼年分泌不足:侏儒症

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

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2.甲状腺激素:幼年分泌不足:呆小症

幼年缺碘元素:呆小症

成年缺碘元素: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成年分泌过多:甲亢

3.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

分泌不足:糖尿病(导致)

(四)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区别

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是“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2.外分泌腺:有“导管”,其分泌物通过“导管”运输到特定的部位起作用。如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汗腺、泪腺、皮脂腺等

(五)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

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第七章 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知识导图

精华识记

一、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鼓励晚婚、晚育、少生(控制人口数量)、优生(提高人口素质,婚前体检、孕检等);

2.生物入侵: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酸雨)

1.PH值(溶液的酸碱度):酸性(0≥PH<7);中性(PH=7);碱性(7<PH≤14)

2.酸雨的PH值小于5.6(PH值<5.6)

3.酸雨又被称为:“空中死神”,是属于大气污染。

4.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一种大量的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

5.酸雨的危害:①使土壤酸化,影响植物生长;②水体(河流湖泊)酸化,造成水生生物的死亡和威胁人类健康;③危害植物的芽和叶子,造成植物成片死亡;④腐蚀建筑物等

6.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的污染物的排放。

三、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技8790习东-法秀慧途科件361b41cf是软公优心元15ff广司有学限4426是5491升982b网

1.乱砍滥伐;

2.大气污染会形成酸雨(大量排放二氧化硫);

3.水污染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5.排放过多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

6.废电池等重金属污染(汞、镉),通过食物链传递影响人类;

(二)人类活动也可改善生态环境。如低碳生活,节能减排;多种树,少燃烧。但要注意种植单一的速生林(如桉树林),对生态环境影响也是负面的。

(三)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沙尘暴等,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我们应该退耕还林还草还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