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强基计划报名已经结束,总人次超187万,和20年比增长了53万余人次,其中报名人次最多的是华中科技大学。
但报名人次不等于报名人数,其中也包括考生尝试报名后取消报名所累积的数量,但报名人次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高校热度、考生报名意向和潜在的竞争压力,本文数据仅供参考。
2021年和2020年36所院校报名人次对比:(21年数据统计截止于4月30日20点,仅供参考):
2021年36所高校报名人次累计约187.3万,和去年对比,除中山大学外,其他院校均有增长,增长总数超53万人次。
今年华中科技大学,报名人数破9万远超清北复交,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因素:
华科招生省份较多,开放了文、理、医多个招生专业,且文/理考生均可报名
校测免笔试,仅需面试
6倍入围,是今年的最高比例之一
在今年软科大学排行榜中,华科首次进入前10名
限7a35-4204学网b874件司西4a0d7f9e技升软广学东点科慧优途元有公 疫情结束后考生对武汉高校的热情反弹
报名人次大于七万、热度较高的院校共有10所,多为综合性大学,本身就受到学生的追捧并且基础学科实力雄厚。
报名人次小于三万的院校共6所: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都是专属类院校,招生人数和专业本就不多。
报名人数少有几种原因:
1、专业选择少。如中国海洋大学只有生物类专业,招生人数少且专业冷门,报名热度不高。
2、综合类院校报名热度高,像文理等基础学科较强的高校,北大、南大。
3、招生范围较小,中央民族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仅在个别省份招生。
温馨提示:
强基计划是分省竞争,但目前没有分省的人次数据,部分院校在本省报考热度高,但在全国不一定热门。
虽然今年入围比例扩大更多的考生可以顺利入围,但同时也会造成校考竞争更加激烈。所以,真正想要进入强基班的考生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高考前:全力以赴冲刺高考,适当做一些校测科目难题,提高入围把握。
高考后:预估高考分数判断是否“确认”,为强基计划笔试面试做准备。
出分后:入围名单公布,查看自己是否入围,积极准备校测。
公元升学0b1178280f6a8f08网b874-4204学司西4a0d7f9e的途慧件科限7a35软东点有广技优
一、关注高校后续消息有些高校招生简章中,对入围名单公布及校测等后续时间安排并没有明确,所以大家一定要随时关注高校相关通知,以便及早应对,还请大家持续关注,小编会第一时间给大家发布最新消息。
二、提前做好强基备考规划
除了高考成绩,强基校测也是决定考生是否录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校测安排在高校后,但如果仅依靠高考后那短短时间的备考,是不够的,尤其是对毫无竞赛基础的普通考生。
部分高校招办宣讲时就提到,强基计划是优中选优,从高考优胜者中选拔考生入围后,校测会区别于高考,笔试难度接近或到达竞赛水平。为此,考生入围后可参考往年自主招生、综合评价真题进行演练或进行集中培训,以便积极应对。
针对高校面试,可及时搜集留存时政素材,因为从以往自招面试经验来看,大部分高校面试都会涉及最新的时政方面的内容。
三、低年级要及时关注升学政策
2021年是高校招生政策的调整期,强基计划调整、综合评价变化,低年级家长和考生面对如此变化更应该积极关注相关政策信息,从这几个方面开始规划:
1、择校思维须转变
政策的变化要求家长和考生的择校思维必须变化,积极接受新的招生途径,如强基计划;关注考生综合素质和未来战略人才培养。考生在择校时不能仅以分数为导向,更应该明确规划以兴趣为导向。
2、新高考规划须重视
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未来职业的选择从高中就开始了,家长和考生要早早重视新高考规划,少走冤枉路。
3、高校政策变化须关注
学0b1178280f6a8f08元法-4204学科升件网b87430c77211限7a35有b9fc公软9a33司西4a0d7f9e的秀东点广优技4b50慧42bc的点途
今年是强基计划次年,高校的招生和培养都在规划探索,各个高校具体的培养模式和政策倾斜还有可调整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