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压线图的判读
(1)等压线图: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
(2)等压线图判读:首先识别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其次判断风力大小和风向;最后分析天气变化。
(3)判读规律:
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 (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 (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低压槽(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
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
A.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如下: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做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或向左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风向。
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
B.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示。
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朗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分布下气压带、风带特点:
①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②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A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B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季风环流
①.概念: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②.东亚季风最显着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③.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
|
东亚季风 |
南亚季风 |
|||
季节 |
冬季 |
夏季 |
冬季 |
夏季 |
|
风向 |
西北风 |
东南风 |
东北风 |
西南风 |
|
源地 |
蒙古、西伯利亚 |
太平洋 |
蒙古、西伯利亚 |
印度洋 |
|
成因 |
海陆热力差异 |
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
|||
性质 |
寒冷干燥 |
温暖湿润 |
温暖干燥 |
高温高湿 |
|
比较 |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
|||
分布 |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 |
④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宜兴修水利。
⑤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
A--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
B--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
C--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
D--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盛行风的垂直郊外)。
E--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
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1)雨带的移动:
①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②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
③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 进入“伏旱”(反气旋)
④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2)雨季: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3)旱涝灾害:
①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②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③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
(2)锋面的特点:①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②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3)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
分类 |
概念 |
过境时天气 |
过境后天气 |
实 例 |
冷锋 |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
云层加厚、大风、多雨雪天气 |
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
暖锋 |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
云层加厚、多连续性降水 |
气温升高、气压下降、雨过天晴 |
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 |
准静止锋 |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地形阻挡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 |
阴雨连绵 |
雨过天晴 |
初夏(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
注意: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的特点
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由于低压(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形成云雨天气,而高压(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形成晴朗天气。
(1)低压(气旋)系统
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从四周流向中心,使气旋中心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被迫上升。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所以每当气旋过境时,云量就会增多,常常出现阴雨天气。夏秋季节,在我国东南沿海经常出现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2)锋面气旋
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锋面气旋是我国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冬半年在我国东部地区十分常见,除整体自西向东移动外,还应注意比较冷锋与暖锋的移动速度。如果冷锋移速较快,则冷锋附近形成较窄的雨区,并伴有大风降温;暖锋雨区较宽,持续时间也较长。若冷空气势力很强,冷锋便追赶暖锋,直至暖空气完全被抬升,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被冷气团占据,气温明显下降,云和降水逐渐消失,天气以冷、晴、干为主。
一般气旋是辐合上升系统,特别是锋面上气流上升更为强烈,常常产生云、雨,甚至有暴雨、雷雨、大风天气。一个成熟的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是,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的降水天气,气旋的中部(两锋之间)是暖锋控制下的晴朗天气。
(3)高压(反气旋)系统
反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中心向四外流出后,垂直方向上高层的空气就自上而下来补充,形成下沉气流。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其中所含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例如,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季经常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4)存在锋面的低压系统,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多见于温带地区,人们习惯称之为锋面气旋。在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一般气旋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是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
(5)低压系统(气旋)、高压系统(反气旋)及其影响下的天气比较
|
气 旋 |
反气旋 |
|
气压状况 |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
|
气压梯度力方向 |
从四周垂直指向中心 |
从中心垂直指向四周 |
|
气流流向 |
北半球 |
逆时针方向中心辐合上升 |
顺时针方向四周辐散下沉 |
南北球 |
顺时针方向中心辐合上升 |
逆时针方向四周辐散下沉 |
|
天气状况 |
多云雨天气 |
多晴朗、干燥天气 |
|
我国典型的天气 |
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出现的台风天气 |
长江流域七、八月份的伏旱,冬季暴发的寒潮天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