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近代化的探索
目的 |
向西方学习,挽救民族危亡 |
|||
基本 历程 |
①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运动;(失败) ②农民阶级(洪秀全、李秀成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失败)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戊戌变法;(失败)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蔡锷、黄兴等)——辛亥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⑤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 ⑥民族资产阶级(张謇、荣氏兄弟等)——实业救国;(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遭受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不能成功) ⑦无产阶级(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 |
|||
主要 活动 |
洋务运动 |
戊戌变法 |
辛亥革命 |
新文化运动 |
背景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外有民族危机、内有统治危机。 |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
新旧思潮激烈冲突;袁世凯尊孔复古、倒行逆施;进步知识分子希望通过改造国民性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 |
时间 |
19世纪60—90年代 |
1898年6月到9月 |
1911年 |
1915—1919年 |
阶级 |
地主阶级 |
资产阶级 |
||
派别 |
洋务派 |
维新派 |
革命派 |
激进知识分子(民主主义者) |
代表 人物 |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湖南人)、严复 |
孙中山、黄兴(湖南)、蔡锷(湖南)、宋教仁(湖南) |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
主张 |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
学习政治制度:通过改良,建立君主立宪制。 |
学习政治制度:通过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
指导 思想 |
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中体西用。 |
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
三民主义 |
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旗帜:民主、科学) |
主要 内容 |
1.以“ 自强 ”为口号,创办近代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曾)、江南制造总局(李)、福州船政局(左)。 2.以“ 求富 ”的口号,开办 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3.发展近代教育,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4.组建新式海陆军。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
1. 开始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发动“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2. 发展 :创办报刊《时务报》(上海)、《国闻报》(天津),组织学会,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3. 高潮: 1898百日维新。 |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1894年,创建兴中会; 2.1905年,中国同盟会; 3.1906-1911,多次发动武装起义; 4.1912年1月1日,创立中华民国;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1913年,宋教仁遇刺,发动二次革命; 6.1915年,袁世凯妄图称帝,发起护国战争; 7.1917年,发动护法运动; 8.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9.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
1.兴起: 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2.重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3.其他人物的贡献: 胡适 提倡白话文,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 鲁迅 创作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李大钊 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 4.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结果 |
失败 |
失败 |
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
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 |
原因 |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
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不能充分发动群众。 |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不能充分发动群众。 |
|
性质 |
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
影响 |
作用 : ①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②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 ③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 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 |
意义: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
成功的一面: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③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的一面: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
意义 :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局限性 :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对待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槽粕。)
|
特点 |
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西方思想文化,由表及里、逐渐深人。 |
|||
认识 |
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道路适合中国; ③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④我们也要有爱国之志和报国之行,为国家富强而奋斗。 |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