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知识点

2021年05月04日 浏览: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1)世界人口增长: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口所需时间逐渐趋短,这表明在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步趋快。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A.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B.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3)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 = 总人口/总面积(人/平方千米),即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人口分布:

a.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b.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寒冷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寒、热、高、干)。如撒哈拉沙漠 大洋洲西部沙漠 亚马逊平原 北冰洋沿岸 青藏高原

3.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原因:

a) 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

b) 城乡差别:城市就业机会、物质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等条件较乡村好。

带来的问题:

a) 一方面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设;解决乡村人多地少的问题。

b) 另一方面则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多而引发城市物质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

4.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来划分。(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白种人:欧洲、西亚、北非、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黑种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及大洋洲西北部

(说明:三大人种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其次还有各人种混居区。)

二、语言和宗教

1.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

网b686有元453c465ea110优dd8b6471技-心eb5e升软费智的科公学西慧西件根e172bced2d63司a4508495术e860学广东43f7限途

伊斯兰教: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宗教建筑: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 佛教——寺庙,佛塔。)

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

包括乡村城市。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

(2)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