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1.新政协的召开(1949年9月):①内容: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首都、国旗、国徽、国歌;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②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③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3.人民政权的巩固的措施:土地改革、稳定物价、剿匪镇反、抗美援朝。
4.50年代外交:(1)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三大政策:①一边倒 ②另起炉灶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成就:①日内瓦会议(1954):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显示了新中国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③万隆会议(1955年)“求同存异”的方针。
5.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建立: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6.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1956年)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2)八字方针(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3)1962年七千人大会
(4)1964年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
8.探索失误:(1)表现: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出现1959至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9.50-70年代建设成就(1)工业:①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2)科技和国防: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1964)、氢弹(1967),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1966)和人造卫星(1970)。
10.70年代外交: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
公高e904531b优件学升量a765bb989368限a26d术7dac-有6679东高广是8f0d学法网高慧技4c48司科400af92271f5途c3da元方量软b296
第十单元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1)内容:①以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指导,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②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③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2)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3.改革开放:(1)对内改革:①农村突破: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渐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②城市推进:1984年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2)对外开放:①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②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3)改革开放的深化:1982年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世贸。
东高途c3da限a26d术7dac法术元方量技4c48454d升量a765bb989368优软b296b7644b73科400af92271f5秀件学4337学法ab088621秀司上网高-慧公高e904531b7f90广是8f0db39e得有6679
4.“一国两制”构想: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1)内涵: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2)实践:港澳回归。①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②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③台湾问题: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1992年“九二共识”;1993年汪辜会谈;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2015年习马会。对待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台湾,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台独”势力和外国干涉势力)。香港、澳门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属于国共内战的遗留问题,是内政问题。
5.邓小平理论:①解决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②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③1997年十五大写入党章。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内容: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解决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③精髓:实事求是、与时俱进。④2002年十六大写入党章。
7.科学发展观:①解决的问题: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②精髓:实事求是、以人为本。③2007年十七大写入党章。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写入党章:2017年十九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②2018年写入宪法。③地位: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