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政治生活》核心考点快速记背

2021年06月09日 浏览:

《政治生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角度

主体

思考

角度

原理要点

个人

人民

1.人民民主专政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最真实、最广泛、最可靠,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体现。

公民

2.政治权利

公民行使(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基本)、政治自由、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等政治权利。

3.政治义务

公民应履行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B.遵守宪法与法律,C.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政治义务。

4.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遵守宪法与法律。

(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5.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

 

(1)民主选举(一般不考)

(2)民主决策

①形式:公民通过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B.专家咨询制度、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D.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意义:

A.有助于决策聚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决策者角度)

B.有利于决策集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决策者角度)

C.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公民角度)

D.有利于提高公民对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公民角度)

(3)民主管理(基层民主)

实行村(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能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4)民主监督

公民通过 A.信访举报制度、B.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C.舆论监督制度、D.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新形式参与民主监督。

(5)民主协商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6.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①提高政治参与能力;②培养主人翁意识与社会责任感;③遵守宪法与法律,有序参与政治生活;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人大代表

(1)性质:人大代表是我国权力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2)职权:行使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3)义务:①协助宪法和法律实施;②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反映人民意见与要求;③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政协委员

(1)政协委员要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2)积极进行社会调研,提交相关的提案,建言献策,参政议政。

(3)就法律法规和重大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对相关部门进行民主监督。

国家机关

政府

1.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宗旨

3.原则

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材料体现人大与政府的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时用)

4.职能

 

(1)内容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政治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职能)方式: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等。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职能)

④加强社会建设,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职能)

⑤组织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职能)

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建设服务型政府

(2)政府如何行使职能?

①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②我国正在深化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

A.深化简政放权(放),建设有限政府,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

B.创新监管方式(管),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C.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服)。

5.依法行政

坚持依法行政,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政府。

6.决策

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7.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1)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①(民主)发挥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②(法制)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民主监督相关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健全行政监管体系

①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上级政府、下级政府、审计部门。

②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

(3)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

8.公信力

 

(1)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行政水平,建设高效政府;

(2)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建设创新型政府

(3)树立政府权威,提高政府公信力。

人大

1.性质

人大的性质: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其它同级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职权

 

(1)人大行使立法权。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为×××提供法律保障。

(2)人大行使决定权。批准通过×××重大事项,推动各级政府贯彻执行。

(3)人大行使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政府、监察委员会、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

(4)人大行使任免权(不考)

3.组织和活动原则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三个表现)

①少数服从多数,体现人民意志(民主:体现人大会议投票、表决时答)

②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集中:体现人大与政府、中央与地方时答)

5.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监委

 

是我国的国家监察机关,依法行使监察权,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司法机关

法院

是我国的法律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公正司法)

检察院

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查权(公正司法)

 

 

 

 

 

 

 

 

 

 

 

 

 

 

 

 

 

 

 

 

非国家机关

 

 

 

 

 

 

 

 

 

 

 

 

 

 

 

 

 

 

 

地位

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为什么:为什么要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1)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宪法确立的;

(2)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保证将党的意志贯彻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的政治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

怎么办:如何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1)强化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认识;(2)遵循科学规律,坚持稳中求进;

(3)坚持开放包容,回应民众关切;(4)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水平。

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与执政理念

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领导方式

(1)政治领导:加强党在路线、方针、政策上的领导。

(2)思想领导: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党员和群众。

(3)组织领导:健全领导体制机制,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执政方式

(1)科学执政:遵循党的执政、建设规律,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民主执政: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3)依法执政: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①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

②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指导思想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自身建设

(1)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从严治党,保证党的先进性的纯洁性。

(2)与时俱进,提高执政能力;

(3)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人民利益

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民主党派

性质/地位

政治联盟/参政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与共产党:政治上领导与被领导,组织上相互独立,工作上相互监督,法律上地位平等。

政协

 

 

人民政协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人民政协主题:团结和民主;

人民政协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村居委会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综合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1.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

4、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5、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依法、民主、科学立法,完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

6、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建设法治政府

7、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执法必严

8、加强普法宣传,公民提高法治意识,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民主政治/

制度优势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如何坚持?

(1)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结合人大、党、政协的知识点。

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

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基本)

四个自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1.道路自信:中特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生活的必由之路

2.理论自信:中特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正确理论

3.制度自信:中特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4.文化自信:中特文化使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国家)

 

(1)地位: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与者。

(2)权利与义务:行使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等权利;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

 

2.联合国

 

(1)(中国)遵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

与发展。

(2)(中国)坚定执行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各项工作。

3.国家利益

 

(1)国家利益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3)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坚定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同时合理兼顾他国关切,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4.世界发展趋势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同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促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当前国家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国)增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综合国力,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

5.我国的外交政策

 

(1)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3)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

(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