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角度 |
主体 |
思考 角度 |
原理要点 |
个人 |
人民 |
1.人民民主专政 |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最真实、最广泛、最可靠,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体现。 |
公民 |
2.政治权利 |
公民行使(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基本)、政治自由、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等政治权利。 |
|
3.政治义务 |
公民应履行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B.遵守宪法与法律,C.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政治义务。 |
||
4.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 |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遵守宪法与法律。 (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
||
5.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
|
(1)民主选举(一般不考) (2)民主决策 ①形式:公民通过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B.专家咨询制度、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D.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意义: A.有助于决策聚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决策者角度) B.有利于决策集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决策者角度) C.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公民角度) D.有利于提高公民对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公民角度) (3)民主管理(基层民主) 实行村(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能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4)民主监督 公民通过 A.信访举报制度、B.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C.舆论监督制度、D.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新形式参与民主监督。 (5)民主协商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
||
6.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
①提高政治参与能力;②培养主人翁意识与社会责任感;③遵守宪法与法律,有序参与政治生活;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
人大代表 |
(1)性质:人大代表是我国权力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2)职权:行使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3)义务:①协助宪法和法律实施;②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反映人民意见与要求;③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
||
政协委员 |
(1)政协委员要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2)积极进行社会调研,提交相关的提案,建言献策,参政议政。 (3)就法律法规和重大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对相关部门进行民主监督。 |
||
国家机关 |
政府 |
1.性质 |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
2.宗旨 3.原则 |
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材料体现人大与政府的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时用) |
||
4.职能
|
(1)内容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政治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职能)方式: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等。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职能) ④加强社会建设,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职能) ⑤组织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职能) ⑥ 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建设服务型政府 。 (2)政府如何行使职能? ①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②我国正在深化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 A.深化简政放权(放),建设有限政府,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 B.创新监管方式(管),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C.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服)。 |
||
5.依法行政 |
坚持依法行政,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政府。 |
||
6.决策 |
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
||
7.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
(1)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①(民主)发挥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②(法制)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民主监督相关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健全行政监管体系 ①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上级政府、下级政府、审计部门。 ②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 (3)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 |
||
8.公信力
|
(1)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行政水平,建设高效政府; (2)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建设创新型政府 (3)树立政府权威,提高政府公信力。 |
||
人大 |
1.性质 |
人大的性质: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其它同级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
|
2.职权
|
(1)人大行使立法权。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为×××提供法律保障。 (2)人大行使决定权。批准通过×××重大事项,推动各级政府贯彻执行。 (3)人大行使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政府、监察委员会、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 (4)人大行使任免权(不考) |
||
3.组织和活动原则
|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三个表现) ①少数服从多数,体现人民意志(民主:体现人大会议投票、表决时答) ②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集中:体现人大与政府、中央与地方时答) |
||
5.坚持党的领导 |
中国共产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
||
监委 |
|
是我国的国家监察机关,依法行使监察权,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
|
司法机关 |
法院 |
是我国的法律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公正司法) |
|
检察院 |
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查权(公正司法) |
||
非国家机关 |
党
党 |
地位 |
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为什么:为什么要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1)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宪法确立的; (2)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保证将党的意志贯彻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的政治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 怎么办:如何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1)强化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认识;(2)遵循科学规律,坚持稳中求进; (3)坚持开放包容,回应民众关切;(4)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水平。 |
性质 |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
||
宗旨与执政理念 |
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
||
领导方式 |
(1)政治领导:加强党在路线、方针、政策上的领导。 (2)思想领导: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党员和群众。 (3)组织领导:健全领导体制机制,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
||
执政方式 |
(1)科学执政:遵循党的执政、建设规律,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民主执政: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3)依法执政: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①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 ②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
||
指导思想 |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
||
自身建设 |
(1)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从严治党,保证党的先进性的纯洁性。 (2)与时俱进,提高执政能力; (3)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
||
人民利益 |
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
||
民主党派 |
性质/地位 |
政治联盟/参政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与共产党:政治上领导与被领导,组织上相互独立,工作上相互监督,法律上地位平等。 |
|
政协
|
|
人民政协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人民政协主题:团结和民主; 人民政协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
|
村居委会 |
|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
|
综合 |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
1.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 4、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5、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依法、民主、科学立法,完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 6、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建设法治政府 7、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执法必严 8、加强普法宣传,公民提高法治意识,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
|
民主政治/ 制度优势 |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如何坚持? (1)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结合人大、党、政协的知识点。 |
||
政治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 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基本) |
||
四个自信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1.道路自信:中特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生活的必由之路 2.理论自信:中特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正确理论 3.制度自信:中特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4.文化自信:中特文化使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
||
国际社会 |
1.主权国家(国家)
|
(1)地位: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与者。 (2)权利与义务:行使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等权利;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
|
|
2.联合国
|
(1)(中国)遵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 与发展。 (2)(中国)坚定执行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各项工作。 |
||
3.国家利益
|
(1)国家利益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3)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坚定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同时合理兼顾他国关切,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
||
4.世界发展趋势
|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同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促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当前国家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国)增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综合国力,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 |
||
5.我国的外交政策
|
(1)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3)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6.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 (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
|
||
|
|
|
|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