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企业”知识点

2021年07月15日 浏览:

一、关于近年来高考“企业”知识点情况统计

有关企业知识的真题细目表

真题

考查内容

议题情境

核心素养

2020年全国卷Ⅰ 12,4分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制造企业“跨界”生产

科学精神:全面分析社会现象,探究事物本质

2020年全国卷Ⅱ 14,4分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某国工企业的成本和利润率指标变化某企业引入战略投资

科学精神: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国家政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2019年全国卷Ⅰ 15,分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一带一路”中某航运企业比港项目获得成功

科学精神:对企业引入战略投资的目的作出正确的分析

2019年全国卷Ⅱ 38,14分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科学精神:对企业获得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

2019年全国卷Ⅲ 12,4分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外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办厂

科学精神: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影响

2019年全国卷Ⅲ 38(2),14分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企业经营理念

科学精神:全面理性分析社会现象,探究事物本质

2019年全国卷Ⅰ 13,4分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消费品供给

科学精神:用联系的观点科学分析企业专业化分工的意义

2017年全国卷Ⅰ38,14分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科学精神:理性分析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并为企业走出困境提出建议

二、构建关于企业的知识体系

1.企业的含义:以盈利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2.国民经济的细胞,市场经济主要的主要参加者,也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同时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为什么重视企业的复工复产?)

3.分类:

(1)按照性质分

(2)按组织形式分

4.作用

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是创新的主题。

5.战略定位(干什么)

(1)看市场:适销对路(优质产品),优化产品结构,生活性需求(价格、收入、观念)、生产型需求,国内市场、国外市场(全球化趋势、走出去)

(2)看政策:利用有利条件(制度、政策、法律、战略),营商环境,运用国际规则

(3)看企业:符合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性价比),增强竞争力

(4)看他企:同行业竞争倒逼,配套合作(产能合作),上下游产业链(降低成本),参与全球竞争合作,提高竞争力

6.经营(怎么干)

(1)靠技术: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融合、转型升级、引进来

(2)靠管理: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合理的分配机制、股权激励、期权激励),引进来

(3)信誉形象、产品和服务质量、社会责任

7.发展(干得怎么样)

规模效益,扩大规模,增强盈利能力,联合、兼并、破产

三、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超级重点)

1.直接目的:获得利润。

利润=企业的经营收入-生产经营成本。成本利润率=利润÷生产成本。(计算)

2.经营措施提示:影响企业经营和发展因素较多,要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如我们可以从哲学的角度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市场、政府)两个角度总结。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方向);如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生产要素市场化、金融市场改革、扩大开放、新西部开放等趋势。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降低成本、参与标准的制定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品牌和质量。

(4)价值规律:遵循价值规律,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面向市场,优化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根据市场情况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按照客观办事)

(5)科学管理: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企改革的方向);完善组织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新增:坚持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国有企业要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党委政治核心作用。

(6)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承担社会责任。

新增:肺炎疫情下我们的企业经营者要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精准扶贫行动等,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就业、关爱员工、依法纳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7)市场竞争:通过企业兼并和强强联合,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兼并和破产的含义、原因和意义)

(8)融资渠道:拓宽融资渠道,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等筹集发展资金;(证券改革)

(9)分配制度:完善企业分配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10)市场经济:利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减税降费);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市场秩则,树立诚信意识;

(11)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企业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高质量发展;

(12)对外开放: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利用WTO的规则维护合法权益;坚持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等。

四、国有企业专题

1为什么要重视国企改革?

①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拓国际市场、增强我国综合实力。

②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③国有企业在推动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

④目前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加强国企改革的措施

①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

②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③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④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

⑤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⑥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3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国家角度:①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生产力发展;②激发国有经济活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③带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所有制结构;④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⑤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企业角度:①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②拓宽国有企业融资渠道,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个人角度①促进生产发展,扩大就业规模;②促进生产创新,提高个人消费水平;③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收入来源多样化。

4民营企业(小微企业)

(1)民营企业是指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企业的统称。

(2)新冠肺炎疫情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经济意义

①从所有制角度看:有利于优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推动生产力发展。

②从生产角度看: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各类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③从分配角度看:有利于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④从交换角度看:有利于增加市场有效产品的供给,稳定物价。

⑤从消费角度看:有利于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