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是不是夕阳行业?

2021年07月22日 浏览:

先说结论:不是

再用2020年的一组数据来说话。

2020年,2020年第一产业同比增长3%,第二产业增长2.6%,第三产业增长2.1%

在这其中,建筑行业产值增长超第一产业平均增速,占国内生产总值25.9%,逆势增长6.2%。

单从建筑行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似乎我们应该对未来抱有乐观的态度。

-学a2fef1f1高司公慧广优心件技途8adb软限升东有网元科 但是要认识到,建筑行业因为自有特性,是无法自发式增长的,伴随着中国城镇化未来高峰期的过去,未来的市场将步入”存量市场“,GDP占比也势必逐年走低,但是这只能说整个国民经济在走向更高质量更健康的发展状态,不能说建筑行业就步入夕阳行业。

建筑业的增速放缓,有国家加强监管的政策因素,有自身行业的“被动性”特点因素,但是放眼未来、贯穿建筑行业全产业链来看,站在工业化的发展浪潮趋势下看,建筑行业的“蓝海”依旧存在。

1、2030年,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建筑业市场

据Global Construction Perspectives和Oxford Economics的Global Construction 2030,2030年全球建筑业总产值将在2015年的9.5万亿美元的基础上再增加8万亿美元,增长85%,达到17.5万亿美元。届时,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建筑业市场,中国建筑业产值将增长2.1万亿美元,从2015年的18.8万亿元增长到32.8万亿元,增长75%。

从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看,建筑企业更应该抱着乐观的心态:目前我国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日本为6%,美国为4%。到2030年,我国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即使是4%~5%,那也将是非常大的市场。

2、放慢速度,提高质量

在媒体圈有句话叫做“带着镣铐在跳舞”

其实这句话也适用于近年来建筑产业的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建筑业一路高速发展走来,已经或者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建筑业发展的放慢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可以从近期的几道”紧箍咒“看出端倪。

限高

最近也看到国家开始限高的政策,不得新建500米建筑!超高层建筑出现了什么问题?在施工技术层面,基建狂魔穿云入地的法力可以说举世无双。但是正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政策题中之意表达,还要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

限排

发展双循环经济是举国大策,实现”碳中和“是国家领导的郑重承诺。而作为支柱产业的建筑业都是这两个目标的关键参与者。作为碳排放“大户”,我国建筑业承担着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任务。短期内,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之前走习惯粗放式发展道路的施工企业。

技b3d7升80fe慧元得东上-件司2d096706网优心8d07489c软学a2fef1f1高限途8adb广ff9a径得科点公有

限人

近年来,对于施工一线从业人员的劳动素养、年龄都有了相应的政策性要求。建筑业的用工形式或者说是政策要求也正在发生变革,类似”本科以下学历不得担任项目经理/安全员/施工员/监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企业禁止以任何形式招录或使用60周岁以上人员从事施工作业!“等政策要求对施工企业用人成本和招人难度也带来影响。

三道“紧箍咒”也经常成为很多企业吐槽的地方,成为企业发展降缓的口实,但是“降速”不是目的,“提质”才是重点,毕竟看过西游记的都知道,”紧箍咒“往往是要给重要又本领强大的人带上的。

3、微笑价值曲线的两端

微笑曲线理论: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

之所以提出“夕阳产业”的疑问,是因为一直以来建筑产业产值规模越来越大,但是盈利水平严重偏低,根据微笑曲线理论来看,建筑产业应该是全产业微笑曲线的最低端。后续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国家“双碳经济”要求的约束,建筑企业势必需要关注、也应当关注未来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大价值的“微笑曲线”的两端。

比如在工业化、装配式等发展下,对于有能力的大型建筑企业可以探索从单一的施工业务型,向产业的上下游进行多元化业务创新布局,近年来国内也有许多大型建筑企业在工程价值链拓展上作了不少成功的探索,包括规划、投融资、设计、施工、运营、服务等多个环节。

4、关注管理这个最大的“蓝海”

从微笑曲线的理论来看,无论是中间的施工过程提质增效,还是在向产业链两端延展的探索中。“管理”都是最大的也值得探索的“蓝海”,因为有效转变生产管理方式,可以促使建筑业的微笑曲线整体上移。

首先,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建造施工过程是创造价值的重要环节,不但不能削弱建造管理,反而应该加强。一如日本精益大师佐佐木元所说:“制造过程降低10%的成本,等于经营层面在市场扩大销售额一倍,资金周转率提高1%等于市场占有率提高10%”。而现实是当我们进入建造施工项目过程中考察一段时间后会会发现,因为管理的不到位造成的资源浪费和作业返工现象还是普遍存在。

另外,在向产业链两端延伸的探索中,上海建工的实践值得借鉴。上海建工在“从一环到全链,协同产业发展”的探索实践中,设计阶段充分发挥BIM技术协同和分析校验优势,建设阶段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建设管理平台进行智慧化建设管控,运维阶段与工业物联网、室内高精度定位、混合现实等新兴技术相结合,实现高质量设计、高质量建设管理以及具有前瞻性的智慧化运维探索。

从产品设计,到生产调度、现场施工、后期数字化运维,按照 全生命周期服务、全产业链协同联动要求,通过 规范化建模、全要素感知、网络化共享、可视化认知、高性能计算以及智能化决策,打通旗下企业群、业务群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了用“管理”为业务赋能,创造业务新蓝海。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