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的而道德与法律底线。材料一、二来自权威部门从2013﹣2015年全国各级法院审结生效的而校园暴力刑事案件中抽取100多件典型案件的统计。
材料一:案件涉事类型
材料二:案件处理结果
案情 | 处理 | |||||
达成谅解 免于刑事起诉 | 宣告缓刑 | 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 三至五年 有期徒 | 五至十年 有期徒刑 | 十年以上 有期徒刑 | |
致人重伤 | 18.7% | 68.7% | 12.5% | / | / | / |
致人死亡 | / | 25.7% | / | 11.4% | 34.2% | 28.5% |
注:依据我国刑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符合缓刑条件的未成年罪犯,如果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对其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应当宣告缓刑:(一)初次犯罪;(二)积极退赃或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三)具备监护、帮教条件。
材料三:中央有关部门引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指出,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特别是对犯罪性质和清洁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
(1)结合材料一,概括犯罪的本质特征。
(2)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生活经验和理性思维,选择一个你最认可的而观点予以阐述。
【答案】
(1)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其中,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材料一中有关校园暴力的涉事案件类型都是一些对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财产等各项合法权益,都是刑事案件,具有严重危害性.
(2)观点:上述材料反映了目前校园暴力案件频发,国家坚决依法惩处,并针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作出具体处理 ,说明了国家坚持落实依法治国,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对未成年人提供司法保护.
阐述:①依法治国角度:违法犯罪行为对国家、对社会、对公民的合法权益带来严重的危害,国家坚持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有利于为公民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有利于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依法维护国家利益,有利于维护社会道德与法律底线,有利于规范、约束公民的行为,降低校园暴力案件的发生的机率.
②未成年人保护角度:国家对未成年人提供特殊保护很有必要,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同时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能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在校园暴力事件中,受侵害的未成年人尤其需要国家法律的保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校保护和社会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对于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未成年人而言,亦需要国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惩处,国家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提供的司法保护,可以帮助他们改过自新,早日重返社会.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知识点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围绕校园暴力的危害符合犯罪最本质特征来回答。
(2〉先提炼材料主旨“我国校园暴力频发,国家积极出台措施遏制校园暴力,打击违法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得出的观点围绕依法治国、司法保护的角度阐述,接着阐述依法治国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未成年人的地位,国家提供司法保护对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来回答。
考点:犯罪的特征、司法保护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