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2021年07月05日 浏览: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课标】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18世纪末19世纪初)(胜利)

1.背景:①长期处于 西班牙 和 葡萄牙 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②受 美国独立战争和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 领导人: 玻利瓦尔 和 圣马丁(南美的“解放者”)。

3. 概况: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4. 胜因:①具有反侵略的正义性。②拉美人民协同作战,南北夹击。③玻利瓦尔、圣马丁的卓越领导。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力量衰落。

5. 意义:①赶走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今天拉丁美洲国家分布格局。②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推动了拉丁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6. 特点:①时间长。②范围广。③南北地区联合作战。

二、印度民族起义【19世纪中期(1857—1859)】(失败)

1.原因:① 英 国的殖民统治激起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②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2.领导人:封建王公(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主力:印度土兵

3.意义:①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②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4.败因:①起义没有席卷全国。②起义中心有3个,没有形成统一领导。③英国的强大。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标】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彼得一世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

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861年农奴制改革

背景

沙俄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①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的经济发展。②农奴暴动频繁。 

时间

18世纪初

1861年

领导人

彼得一世(地主阶级)

亚历山大二世(地主阶级)

目的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  富国强兵 

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性质

自上而下的 封建性质 改革

自上而下的 资本主义性质 的改革。

内容

政治上 :建立了  中央集权  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 军事上 :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  功劳和才能  提拔人才;③ 经济上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④ 文化上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⑤ 生活方式上:  提倡  西方  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人身权利: 农奴获得  人身自由  ,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② 财产权利: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  土地  ,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影响

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的, 开启了俄国 近代化 的进程。 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社会 );②改革废除了  农奴制  ,促进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③ 推动了俄国走上了发展 资本主义 的道路 ;④但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相同点:

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影响: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第3课 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年)

【课标】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原因:①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②导火线:林肯当选为总统。

2.领导人: 林肯

3.美国内战的首要目标:维护国家统一。

4.爆发: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

5.战争初期:由于南方蓄谋已久和早有军事准备,北方一再失利。

6.转折点:1862年,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颁布 《宅地法》 和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作用:激发了广大黑人奴隶和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了战场不利的局面。

7.结果:1865年北方胜利。

8.林肯在历史上的贡献: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

9.影响:①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黑人奴隶制)②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③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0.胜因:①北方为维护国家统一,具有正义性。②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激起了人民和黑人的参战热情。③林肯的正确领导。④北方在人口、军队人数、工业力量等方面超过南方。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于1868年)

【课标】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原因:①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②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③政治前提:武装倒幕的成功。

2.目的:富国强兵,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3.主要内容:

政治上: 废藩置县(实质是消除封建割据),实现中央集权。

军事上:实行 征兵制 ,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 “殖产兴业”的号召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最能反映明治维新的资产阶级性质,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生活:提倡 “文明开化” ,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日本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文化和生活方式。

迁都:1869年,日本政府迁都东京。

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改革。

5.影响:①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行列。②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6.启示:①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要符合国情;②改革是强国之路;③对外开放,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④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科教兴国

※近代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两种方式: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和资产阶级改革(俄日)。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