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2021年07月05日 浏览: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标】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原因:

1.政治前提: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2.经济基础: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3.理论条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4.市场条件:市场的扩大。

二、开始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三、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四、成就:

1.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前提:英国科学家 法拉第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代表人物:爱迪生

成就: 爱迪生 发明耐用的 白炽灯泡 、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其他发明:发电机、发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

时代特征:人类社会进入 “电气时代” 。

电力的优点:更加强劲;清洁环保;传递速度快;能远距离输送;控制方便。

2.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另一重大成就:

件慧点途高公习广43d2网ff9aaebb学科元东司优软量-技限升82506b75有

内燃机:(德国)1876年, 奥托 制造出煤气内燃机;(导致列强开始争夺石油)1883年, 戴姆勒 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迪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交通工具:

(德国)19世纪80年代,本茨制造出第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美国)1913年,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价格大大下降,开始成为大众化交通工具。(美国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

(美国)1903年,莱特兄弟试飞飞机成功

3.化学工业和新材料:①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②19世纪60—80年代,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成本更低、性能更好。③(瑞典)1867年, 诺贝尔 发明现代炸药和无烟炸药,在军事、工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④(美国)1869年, 海厄特 发明 赛璐珞 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⑤(法国)1884年, 夏尔多内 发明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小结:

新动力:电动机、内燃机

新能源:电力、石油(电灯的发明给世界带来了光明)

新通讯:有线电话、无线电报(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新交通:汽车、飞机(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单独生活:便利了人们出行,缩短了出行时间,加强了人与人的联系> )

五、影响:

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③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④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増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⑤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网ff9aaebb限件根学cba3e8f24a7a司上4ccf广43d2量科1a393da9西途高31f2f4f0元-点法升82506b75有技软量优慧点东67db5c8b公习

六、特点:

1.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突出特点)

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发起国:美国和德国)

3.有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世界市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的形成过程:

1.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形成。

3.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标】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社会进步:①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的增长。②工业革命促进了劳动力结构的变化。③工业革命推动了大众教育的普及。④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流动,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社会问题: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许多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课标】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科学家:

1.牛顿:(英国)①地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②成就:发现 万有引力定律 、微积分、光学分析。③1687年出版科学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达尔文(英国):著有 《物种起源》 提出“进化论”观点,打破了神创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3.近代科学发展的原因:①思想的自由。②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③个人的努力。

二、文学家:

1.巴尔扎克(法国):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再现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

广43d2量技司上4ccf限有途高31f2f4f0公习件根优26a57cdf软量-点法网ff9aaebb元4c50学cba3e8f24a7a慧点点升82506b75东67db5c8b科1a393da9西

2.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三、艺术家:

1.贝多芬(德国):1804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第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成熟。

2.梵高(荷兰):《向日葵》(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夜间的咖啡馆》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