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主线
时期 |
核心考点 |
史料实证 |
先秦 时期 |
兴起、发展和繁荣 (1)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
1.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 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商业政策? 答案 重农抑商。 2.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 从唐代长安城到南宋都城的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 坊市制度的瓦解。 3.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我国古代商业领域出现了什么变化? 答案 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
秦汉 时期 |
重农抑商,步履维艰 (1)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2)商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 |
|
隋唐 时期 |
范围扩大,贸易繁荣 (1)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 (2)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 (3)出现柜坊和飞钱 (4)对外贸易发达,广州是重要港口 |
|
宋元 时期 |
打破时空,空前繁荣 (1)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城市商业发达 (2)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4)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商品品种齐全 |
|
明清 时期 |
继续繁荣,“商帮”出现 (1)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 (2)大量农副产品,如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4)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和晋商 |
归纳总结: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紧密相连。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坊市制度从建立、发展到瓦解的过程,反映了城市经济功能的不断增强,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基础知识
商业的发展
(1)“市”的形成和发展
(2)宋代的商品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孕育了“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其中特别突出的是被称为“城市革命” 的坊市制度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住宅区和商业区不再有严格的区分,出现了夜市、早市等。出现最早的纸币一交子。海上贸易发达。
(3)明清商业新特点:
①工商业市镇的兴起,苏州等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②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白银广泛使用。
③农产品商品化加强,破产农民成为自由崂动力,也成为商品。
④形成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要点释疑
1.我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变化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
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
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
(3)交易媒介的变化
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再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
(4)商人组织的变化
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
(5)流通领域的变化
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
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起源早、不断发展:起自商朝,之后历代不断发展。
(2)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古代商品市场由城市市场和乡村集市组成,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城市市场主要是满足达官贵人的享受消费,城市手工业品与乡村农产品的交换则处于次要地位。乡村集市狭小、分散,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只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3)对外贸易由盛到衰:对外贸易起自汉朝,通过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贸易的新纪元,从明朝中后期起,政府实行闭关、海禁等政策,阻碍了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妨碍了对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吸收。
3.古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规律
(1)从城市功能上看
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商业贸易的规模不大;唐代以后,因手工业和商业发达而兴起的城市增多,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
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
(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看
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城镇。
(4)从城市布局上看
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古代城市有逐渐由北方向南方转移的趋势。
4.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1)政治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封建的自然经济,原来的统治措施已经不能维护封建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成为必然。
(2)经济上: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3)思想文化上:产生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理学走向僵化;小说、戏曲、绘画等市民文艺繁荣。
规律巧记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个政策:重农抑商。
两个方面: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
三大特点: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四段历程: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