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 5.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2022年10月17日 浏览:

[要点提炼]

三个种类: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知识清单]

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1.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1)必要性: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

(2)含义: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例:鲁迅 既 是文学家,又 是思想家。

支判断 支判断 既…又…是联结词

(3)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1)含义及组成

①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②组成: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项。

例如: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

毛泽东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

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在日常语言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

例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升司公学广优术网慧东件42dc技元有软限途得b5fd科-
当联言支的主项或谓项相同时,联言判断也可以用单句表示。

例如:李白是诗人,杜甫也是诗人。可以表述为:李白和杜甫都是诗人。

小刘和小赵是同乡。——关系判断,不是联言判断

(2)判断真假

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全真则真,一假则假)

(3)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

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拓展】正确运用联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1)联言支必须同真。联言判断所断定的几种事物情况必须是同时存在的,否则不能用联言判断。例如,一所学校大门口贴了一则告示:“出入校门者,请出示工作证和学生证。”两个支判断是无法同真的。因为对于每一个出入校门者来说,或者有工作证,或者有学生证,仅有其一。这则告示改用选言判断就恰当了。

(2)注意联言支之间的意义联系和先后次序。在具体运用联言判断时,不但要注意其逻辑值,而且要注意其支判断的意义联系。例如,“此案虽查无实据,但事出有因”与“此案虽事出有因,但查无实据”,这两个联言判断逻辑值是相同的,但从联结项的实际含义看,强调的内容不同,表达意义差别极大。这是颠倒联言支意义差别很大的联言判断,还有的联言判断根本不能颠倒联言支,例如“雨停了,天晴了,太阳出来了”。

(3)选用恰当的联结项。例如,他虽然满头银发,而且精神矍铄,这个是转折联言判断,用错了联结项。

二、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1.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2.构成

(1)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

(2)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项。

“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是选言判断的联结项。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

3.种类

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在日常语言中,“或者……或者……”可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通常用“要么……要么……”来表达。

例如:说一说以下判断的类型。

(1)明天或者登长城,或者游香山。——相容选言判断

(2)这个词的用法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不相容选言判断

(3)老张要么是四川人,要么是湖南人——不相容选言判断

-限4c884399技公途得b5fd4a50网西量有费08fabd7c元科b2d44452学东得慧件42dc软4f74广7b080118径优术高升司

(4)老张是诗人,或是画家。——相容选言判断

4.判断真假

(1)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有一真即为真,全假则为假。(一真即真,全假则假)

(2)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有且只有一真方为真,全假全真皆为假。(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假全真皆假)

例:世界各国,不支持销毁核武器,就是想发展核武器。

5.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

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

6.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该注意的问题

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例:某国领导人在讲话中说:“世界各国,不支持销毁核武器,就是想发展核武器。”(世界各国对待核武器的态度有三种可能情况,即销毁核武器,发展核武器,既不销毁也不发展核武器。)

三、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1.含义及组成

(1)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

(2)组成:“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等,是常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叫作假言判断的联结项。

2.假言判断的种类

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它判断的意义就是有前件必有后件(有前必有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典型联结项:“如果……那么(就)……、倘若……就……、一旦……就……、假如……就……”等等。

例如:如果天上下雨,则地面湿。

司软4f74径有费08fabd7c途得b5fd4a5044d7技的件42dc限4c884399广7b080118径学东得优术高慧元4499网西量公升科b2d44452-

真假值:前件真后件假,说明不是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假言逻辑的逻辑意义: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它判断的意义就是没有前件就一定没有后件(无前必无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典型联结项:“只有……才……、没有……就没有……、除非……(否则)不……、不……就不能……”等等。

例如: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有选举权。

真假值:前件假后件真,说明不是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意义:“有之未必然,无之必不然”。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即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也就是说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必假。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典型联结项:“……当且仅当……”等等,意思是在这种条件下,并且只有在这种条件下。

例1: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例2:当且仅当被告人犯罪的证据充分确实,则可认定该被告人有罪。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意义:“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即前件是真的后件是真的,前件是假的后件是假的。

3.假言判断的性质

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它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

例如: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地方站了。

4.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①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②对于不具有必然联系的事物情况,不能强加条件关系

(例如:有人说“不说假话,办不了大事。”主观臆造联系)

③要注意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的区别,准确使用假言判断的不同联结项。

5.判断的作用

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推理。在逻辑思维中,正确运用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技的bd67司西西升习东得有费08fabd7c4fac学途得b5fd4a5044d7网西量方a18a量限4c884399公广7b080118径969d慧科b2d4445292ed40c5元4499根软4f74径-费de171aa4优术高be62件42dc 【拓展】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之间的等值转换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之间存在着两种有规律的转换关系。

第一,改变了前、后件的质就改变了条件关系。其公式是:

如果p那么q=只有非p才非q;

只有p才q=如果非p那么非q。

例如,如果下雨,地上就湿。等值于:只有不下雨,地上才不湿。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等值于:如果不满18周岁,那么就没有选举权。

第二,调换前、后件的位置,就改变了条件关系。其公式是:

如果p那么q=只有q才p;

只有p才q=如果q那么p。

例如,如果下雨,地上就湿。等值于:只有地上湿,才是下雨了。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等值于:如果有选举权,那么年满18周岁。

来源:高中政治干货

来源: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