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传代培养一般传到10~50代左右时,增值会逐渐缓慢,以至于完全停止,部分细胞的:细胞核核型会发生改变。继续培养时,少部分细胞发生了:突变,朝着等同于:癌细胞的方向发展,所以此时,这些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量:减少
43. 动物细胞培养中,一般选用10代以内的的细胞做供体,原因: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44. 动物细胞培养中,培养液需要放入CO2培养箱中培养。目的是:维持培养液中的PH值
45. 动物细胞培养中,培养液所需的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要加入血清,目的是:补充合成培养基中缺乏的生长因子
46. 动物细胞培养中,通常在:冷冻、液氮、低温条件下保存细胞。因为在这种条件下,细胞:代谢速率降低
47. 动物细胞融合中,融合的方法有:化学、物理(同植物细胞融合)、生物方法,生物方法利用灭活的植物病毒,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手段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
48. 动物细胞融合的优点:突破了有性杂交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49. 其他物种的基因可以在受体体内成功表达是因为: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
50. 制备单克隆抗体中,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值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51. 制备单克隆抗体中获得杂交瘤细胞的目的是解决: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小鼠骨髓瘤细胞不能产生抗体的问题
52. 制备单克隆抗体时,从小鼠的脾中提取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
53. 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对小鼠注射抗原后能形成相应的B淋巴细胞的原因是:抗原进入小鼠体内引起特异性免疫
54. 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在扩大培养前,至少经过2次筛选。即在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后,将其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两两融合可产生3种细胞,之后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培养,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与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再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再进行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55. 单克隆抗体的特点: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特异性强
56.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作用:作为诊断试剂,用于治疗疾病,运载药物(生物导弹)
57. 卵子发育到M2中期才具备受精能力。
58. 在体外受精前需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
59. 精子的获能方法有:在获能液中进行获能(啮齿类动物) 化学诱导法:一定浓度的肝素溶液或钙离子载体A23187溶液(牛)
60. 精子的顶体由高尔基体发育而来,顶体内含有顶体酶能协助精子穿过卵母细胞的放射冠和透明带
61. 防止多精入卵的生理屏障: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
62. 精子与卵子在发生上的重要区别是哺乳动物卵泡的形成和在卵巢的储备是在出生前完成的
63. 受精完成的标志:雌雄原核融合
64. 精子与卵子体外受精后,将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液中进行培养,以:检查受精卵状况和发育能力
65. 哺乳动物胚胎营养液成分:两盐(无机盐、有机盐) 两素(维生素、激素)两酸(氨基酸、核苷酸)还有血清
66. 是否受精的标志: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看到两个极体
67. 胚胎分割选择:桑葚胚或囊胚时期的胚胎进行操作(均等分割)
68. 胚胎分割产生的2至多个个体具有相同遗传性状的根本原因是: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69. 进行胚胎分割时,应注意:将胚胎均等分割,目的:以免影响胚胎的恢复及进一步发育
70. 胚胎移植时,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71. 胚胎移植时,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原因是: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移入受体的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任何影响
72. 核移植时,选用未受精的卵母细胞去核后作为受体,原因是:卵细胞体积大,易操作,营养丰富,还含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现的物质
73. 牛胚胎移植前,要对供体母牛与受体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对供体母牛用促性腺素处理,使供体母牛超数排卵,以获取更多卵子
74. 供体母牛的主要职能: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胚胎
75. 受体母牛必须具备:健康的体质和健康的繁殖能力
76. 对公牛的要求是:选择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个体
77. 胚胎移植的意义:充分发挥优良母畜的繁殖潜力,加快优良种畜的繁殖速度,迅速推广新品种
78. 胚胎干细胞(ES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其形态特征: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79. ES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或在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中,能够只分裂不分化。使其分化需要加入:分化诱导因子
80. 自体ES细胞诱导分化形成相应组织、器官进行移植,优点:避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81. 胚胎性别鉴定,通常选用囊胚中的滋养层细胞。
82. 性别鉴定的方法:做DNA分析性别鉴定(SRY-PCR胚胎的性别鉴定技术)
有性生殖一定有卵子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来源:高考生物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