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中国史各阶段特征(4)

2022年10月06日 浏览: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阶段特征

政治

1919年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一方面通过 “宁汉合流”确立专制统治,另一方面通过继续北伐和东北易帜,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中国共产党则逐渐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后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不得不进行长征

经济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再加上中国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展开,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的机遇;官僚资本则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膨胀,聚敛起巨额财富

文化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逐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20世纪20年代末,“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时代趋势

一是国民党逐渐从革命转向专制独裁,但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二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探索出 “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阶段特征

政治

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中国抗日战争逐渐从局部抗战发展到全面抗战,抗日民主运动随之不断高涨;日军的侵华暴行暴露了法西斯的残忍本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在国内外反法西斯力量的有力配合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一系列努力,但国民党依然挑起了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

经济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 “以战养战”的侵华策略,给沦陷区经济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国民政府统制经济的政策、沿海工业内迁、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政策及大生产运动,均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商品的大量输人及国民政府滥发纸币等措施,使得国统区经济崩溃;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成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重大推动力

文化

大量高校师生内迁,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精神基础。但国民党一党专制的本性,则使国统区人民的思想在抗战及内战时期均受到了极大抑制

时代趋势

一方面中国经历了从日本侵略到美国扶植国民政府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受主要矛盾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国共关系经历了从合作到内战的发展历程,最终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来源:高考历史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