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 9.2 把握适度原则

2022年11月24日 浏览:

[要点提炼]

1.一个含义:适度的含义。

2.一个标志: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3.一个原则:适度原则。

[知识清单]

一、适度的含义

1.度

(1)含义: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

(2)意义: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

2.关节点

(1)关系: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

(2)含义: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3.适度

优广慧网e7bf元软a4775575升途-学1658科有智点司公件a11f限东上技

(1)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2)遵循适度原则的原因: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

二、掌握适度原则

1.必要性: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

2.含义: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

3.要求:

(1)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防止过犹不及。

(2)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

⑶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目的: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

【判断】

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量的稳定性的质的规定性。( × )

解析: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2.关节点是事物质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量变的节点。( × )

技慧元件a11f途科点496d费有智点-术优4a13升公4816限广司学1658软a4775575东上网e7bf

解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3.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的质变,就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 )

解析: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

来源:高中政治干货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