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归纳

2022年11月04日 浏览:

[基础知识]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迁出率,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依据。

3.“J”型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S”型增长曲线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

4.在自然界中,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故大多数种群数量总处于波动中。

5.渔业捕捞中,让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的原因是: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数量能迅速恢复,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基础知识]

限技科-途慧升司根优网bfc9元西东件有广82bfcc74学公软

1.群落指的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该地区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2.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栖息条件和食物有关。在水平方向上, 群落的不同种群常呈镶嵌分布。

3.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4.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相比,时间往往比较短的原因是:次生演替开始时,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

5.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6.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基础知识]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升9e59智件488f慧元西量85f9科学4277网bfc9上430a公是技4346软46bd优秀东-司根有限途点广82bfcc74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太阳能经过生产者的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在食物链中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

5.生态系统的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能逆转;生产者不能再利用散失的热能。

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某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自身呼吸要消耗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所以不能将全部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7.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农田除草、除虫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基础知识]

司根9b9ecfac秀广82bfcc7492a9学4277技4346a03d东元西量85f9上80ca优秀得升9e59智有-件488f网bfc9上430a限软46bd慧200233c341c7科途点西法公是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的现象。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

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形式。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呈负相关。

5.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基础知识]

1.人口增长不同于自然种群数量的增长,生物种群的消长的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2.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

3.各种污染物经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以及海洋运输时的石油泄露和倾倒污染物等造成海洋污染。

东学4277技4346a03d科学有-46db4479司根9b9ecfac秀c694限软46bd网bfc9上430a公是优秀得西广82bfcc7492a9费元西量85f9上80ca途点西法件488f慧200233c341c7升9e59智

4.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5.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要大于直接价值。

6.建立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等是就地保护的最有效措施。

来源:高中地理历史政物理化学生物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