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北京卷(语文)-阅读

2022年11月08日 浏览:
2022年高考北京卷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屠呦呦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新思路,提取出青蒿素,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古籍的惊人价值。对于古籍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通行的是:1911年以前、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采用中国传统的著作方式、具有中国传统装帧形式的书籍。古籍的类型除了大量的汉文古籍,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字古籍。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认识和了解古籍成为一种需求。古籍的价值是多重的。古籍的载体材料主要包括纸张、织物和墨。这三种材料由于产生或制作的年代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元代以前印书主要用麻纸、皮纸,明代以后大量用竹纸,通过载体材料体现出的文物价值显而易见。浩瀚的古代文献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为了解先人的政治、文化、制度、风俗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就是古籍的文献价值。古籍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制版、印刷中所体现出来的工艺都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人们看到一部古籍,往往还未翻阅,就已为其精美的外观和典雅的色调所征服。对文献研究者来说,文献价值是古籍的“皮”,其他价值则是古籍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据《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存世古籍总量大约有20万种。其中一些珍贵的古籍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珍贵古籍不仅包括全本,还包括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残本、散页等。元代及元代以前版印、抄写的古籍已万不存一,流传至今者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古籍非常稀有,很多作为文物被珍藏在图书馆,读者很难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取材于李致忠、梁爱民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古籍的传承性保护是一种新兴的古籍保护理念。以往,古籍保护提倡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原生性保护指保护古籍文物本身,可谓之“存形”;再生性保护指对古籍的影印、缩微复制和整理出版等,可谓之“移形”。不过,这两种方式主要解决古籍“藏”与“用”的问题,而古籍的“藏”与“用”长期局限在特定的机构与学者群体中,未能引起普通大众的广泛注意。传承性保护则是利用各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将古籍推向大众,让古籍“活”起来,实现古籍从“藏”到“用”最后至“活”的飞跃。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这一飞跃提供了条件。人工智能处理古籍的过程大体包含四步:首先,将古籍扫描并处理成图像文件。其次,通过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将图像文件中的文字识别为计算机可处理的电子文本。再次,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所获取的文本进行基础性加工,包括自动断句、标点以及词语切分等。最后,识别并抽取文本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书名)等概念与知识,为后续深入的古籍知识挖掘提供基础性支撑。

目前,研究者引入序列标注模型,在计算机自动断句、标点、专名识别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谓序列标注,即输入字符串,预测每个字符在该位置的专名属性以及是否在该位置断句。例如,输入“论语云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模型应预测为“(B-BOOK)(E-BOOK)S(B-PER)(E-PER)OOSOOOO”,其中,“B-BOOK”表示书名开头的字,这里指“论”;“E-BOOK”表示书名结尾的字,这里指“语”;“S”表示其后应断句的字,这里对应“云”和第一个“礼”;“B-PER”表示人名开头的字,这里指“管”;“E-PER”表示人名结尾的字,这里指“氏”;“O”表示不做任何操作。每一个字都对应一个或一组符号。研究者通过多种机器学习模型,训练计算机自动标注文本序列的能力,进而使其完成自动断句、标点、专名识别等任务。模型预测的综合准确率均达到90%以上。由此,海量的典籍就可以转化为数字化、结构化的文本,从而降低普通人阅读古籍的难度,实现互联网环境下古籍的传承性保护。

让古籍“活”起来的尝试还有很多。《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不断涌现,各地古籍存藏单位联合举办“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延续古人“曝书护书”的习俗,不仅晒古籍珍宝,也晒修复、装帧等相关技艺,有的还能让人现场体验。

(取材于周余姣、胡韧奋等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古籍的一项是( )

A. 《三国志史传》散页(刊刻于明代,2018年发现于日内瓦图书馆)

B. 《韩柳文研究法》(林纾,1914年铅印本,研究韩愈、柳宗元古文的著作)

C. 《秦妇吟》残卷(唐·韦庄,1900年发现于敦煌藏经洞)

D. 《春秋左传》(明代刻本,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史书)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古籍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籍采用的纸张体现了古籍的文物价值。 B. 中医古籍所记载的药方体现了文献价值。

科优元be87的-途公4b2d升技件慧点限软有东学广网司 C. 艺术价值不只包括古籍版印工艺的价值。 D. 古籍的其他价值都附着在其文献价值上。

3. 根据材料二,模拟计算机对“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的序列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子”应标为“(B-PER)(E-PER)”。 B. “愀然”应标为“OS”。

C. “正襟”应标为“OO”。 D. “问客”应标为“SO”。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改善古籍的收藏条件属于原生性保护,可以保护其文物价值。

B. 修补古籍的残损处属于再生性保护,意在保护其艺术价值。

C. 实现古籍从“藏”“用”到“活”,只能依靠人工智能技术。

D. 人工智能可以处理古籍,并能深入地挖掘出古籍蕴含的知识。

5. 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为什么要让古籍“活”起来。

【答案】1. B2. D3. D4. A

5. ①古籍具有文物、文献和艺术价值,属于文化遗产。

②一些具有很高价值的古籍因稀有而被珍藏在图书馆里,读者很难看到。

③原生性与再生性保护有一定局限,传承性保护可以将古籍推向大众。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念含义的能力。

由材料一第一段“对于古籍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通行的是:1911年以前、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采用中国传统的著作方式、具有中国传统装帧形式的书籍”可知ACD均属于古籍,B不属于古籍。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并进行推断的能力。

D.“古籍的其他价值都附着在其文献价值上”错,“古籍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制版、印刷中所体现出来的工艺都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人们看到一部古籍,往往还未翻阅,就已为其精美的外观和典雅的色调所征服。对文献研究者来说,文献价值是古籍的‘皮’,其他价值则是古籍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见,选项丢了附加条件“对于文献研究者来说”,人们看到古籍时便可享受外在的审美艺术价值,不一定附着在文献价值上。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

D.“‘问客’应标为‘SO’”错。由“‘O’表示不做任何操作”可知,“问”字处不用做任何操作;由“‘S’表示其后应断句的字”可知,这里对应“客”。可见“问客”应该标记为“OS”。

故选D。

有学件fa511a39优-广70874abf限的4e17司途东习软科6e32元be87的慧点法升技学公4b2d网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态度并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B.“修补古籍的残损处属于再生性保护,意在保护其艺术价值”错,原文信息是“古籍的传承性保护是一种新兴的古籍保护理念。以往,古籍保护提倡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原生性保护指保护古籍文物本身,可谓之‘存形’;再生性保护指对古籍的影印、缩微复制和整理出版等,可谓之‘移形’”“据《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存世古籍总量大约有20万种。其中一些珍贵的古籍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珍贵古籍不仅包括全本,还包括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残本、散页等”,可见修补古籍的残损处属于原生性保护,不仅在于保护艺术价值,也包括文物、文献价值。

C.“只能依靠人工智能技术”错,原文信息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这一飞跃提供了条件”“让古籍‘活’起来的尝试还有很多。《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不断涌现,各地古籍存藏单位联合举办‘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延续古人‘曝书护书’的习俗,不仅晒古籍珍宝,也晒修复、装帧等相关技艺,有的还能让人现场体验”,可见实现古籍从“藏”“用”到“活”,只能依靠人工智能技术这种表述过于绝对。

D.“人工智能可以处理古籍,并能深入地挖掘出古籍蕴含知识”错,原文信息是“人工智能处理古籍的过程大体包含四步……最后,识别并抽取文本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书名)等概念与知识,为后续深入的古籍知识挖掘提供基础性支撑”,可见选项表述曲解文意。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归纳要点的能力。

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为什么要让古籍“活”起来。

由“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认识和了解古籍成为一种需求。古籍的价值是多重的。……比如元代以前印书主要用麻纸、皮纸,明代以后大量用竹纸,通过载体材料体现出的文物价值显而易见。浩瀚的古代文献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为了解先人的政治、文化、制度、风俗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就是古籍的文献价值。古籍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制版、印刷中所体现出来的工艺都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据《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存世古籍总量大约有20万种。其中一些珍贵的古籍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珍贵古籍不仅包括全本,还包括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残本、散页等。元代及元代以前版印、抄写的古籍已万不存一,流传至今者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出答案①古籍具有文物、文献和艺术价值,属于文化遗产。

由“这些古籍非常稀有,很多作为文物被珍藏在图书馆,读者很难一睹其庐山真面目”得出答案②一些具有很高价值的古籍因稀有而被珍藏在图书馆里,读者很难看到。

由“古籍的传承性保护是一种新兴的古籍保护理念。以往,古籍保护提倡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而古籍的‘藏’与‘用’长期局限在特定的机构与学者群体中,未能引起普通大众的广泛注意。传承性保护则是利用各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将古籍推向大众”得出答案③原生性与再生性保护有一定局限,传承性保护可以将古籍推向大众。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