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 11.2 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

2022年12月13日 浏览:

[要点提炼]

1.一个依据:联系的普遍性。

2.两个方法:迁移、想象。

3.两个分类: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知识清单]

一、联想思维的含义

1.联想思维的基础(必要性):

(1)客观基础: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联想思维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离开了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思维中的联想只能是臆想。

(2)生理基础:人的大脑的工作机制

2.含义

联想思维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联想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

3.联想不同于简单的回忆,而是带有思维加工的成分。

4.特点

(1)联想思维具有跨越的联结性。从形式上看,联想思维既可以将相关对象的认识联系在一起,也可以将看似不相关对象的认识联系在一起,其联结方式具有非连续的跨越性。

(2)联想思维具有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联想思维的“畅想”,包含着构想、想象甚至是幻想。

5.衡量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据:思维在联想时的“联结”速度和“畅想”得到的结果的数量,是衡量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6.提高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自觉地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运用联想思维,是提高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联想思维的方法

1.迁移——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

(1)含义:联想思维中的迁移,是将不同认识对象的性质、作用等进行位置变迁与功能移植,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2)作用

①迁移可以为创新思维开拓可能的思路。只有将过去的经验和认知运用到新情况和新问题之中,才能开辟认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可能道路。

②迁移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迁移对提高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想象——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

(1)含义: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的事物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通过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思维过程。

(2)特点:想象以通过感知形成的表象为基本材料,但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而是对表象进行积极的再加工、再组合,所产生的主观形象不一定直接反映现实对象。

(3)方式

方式

作用

把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按照有意想象的要求去思考,是一种形象化的想象

这种想象可以填补经验知识的空白,帮助人们找出不同对象之间可能具有的关联,还可以给抽象的认识对象建立起富有创造性的新形象

通过提出 “假如”式的问题,将与事实相反的情况作为事物发展的一种条件,仿照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推测事物发展的可能前景

这种想象有助于打破人们对事物原有联系方式认识的局限性,帮助人们创造出多种多样的 “虚拟世界”,丰富人们的认识内容和精神世界

(4)作用: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明确创新思维的目标。

3.联想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迁移和想象是思维展开联想的重要方式。

【判断】

网科元有的公技慧软方件术优-0d9f学4dfd82b8司东升限途广

1.聚合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聚合思维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 × )

解析:联想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联想思维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

2.联想思维的“想象”,包含着构思、畅想甚至是幻想。( × )

解析:联想思维的“畅想”,包含着构思、想象甚至是幻想。

3.人人都有联想思维,其水平和能力也是相同的。( × )

解析:人人都有联想思维,但其水平和能力并不相同。

4.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运用联想思维,是提高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 )

解析:自觉地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运用联想思维,是提高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5.想象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 × )

解析: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

6.想象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有助于提升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 × )

解析: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有助于提升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

来源:高中政治干货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