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2022年12月09日 浏览:

一、机械波

1. 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2. 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1)波源

(2)介质

3. 机械波的分类:

(1)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

(2)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

注意: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液体不能传播横波。

4. 机械波的特点:

(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3)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

二、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关系

1、波长: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队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2、波速:波的传播速率、机械波的传播速率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

3、频率:波的频率始终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

4、三者关系:v=入f

三、波动图像

1. 定义:表示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当波源作简谐运动时,它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波,其波动图像为正弦或余弦曲线。

(1)由波的图像可获取的信息:

①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振幅(注意单位)

②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波长(注意单位

③可求任一点在该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包括大小和方向

④在波速方向已知(或已知波源方位)时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

⑤可以确定各质点振动的加速度方向(加速度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2)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的比较:

四、波动问题多解性

波的传播过程中时间上的周期性、空间上的周期性以及传播方向上的双向性是导致“波动问题多解性”的主要原因。若题目假设一定的条件,可使无限系列解转化为有限或惟一解。

五、波的衍射

波在传播过程中偏离直线传播,绕过障碍物的现象。衍射现象总是存在的,只有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异。

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的波长小或能够与波长差不多。

六、波的叠加

几列波相遇时,每列波能够保持各自的状态继续传播而不互相干扰,只是在重叠的区域里,任一质点的总位移等于各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两列波相遇前、相遇过程中、相遇后,各自的运动状态不发生任何变化,这是波的独立性原理。

七、波的干涉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叫波的干涉。

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稳定。

注意:

①干涉时,振动加强区域或振动减弱区域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加强区域中心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减弱区域中心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

公西限上途量慧东8c5c根的软元02fd22fd16ad法19843feb网8579术司广b522有智87f1优c3f77c93秀科b302-c9029b2f技a03e学4a4a升8b21费件秀a725根
②两列波在空间相遇发生干涉,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为加强点,波峰和波谷的相遇点是减弱的点,加强的点只是振幅大了,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大;减弱的点只是振幅小了,也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最小。如图若S1、S2为振动方向同步的相干波源,当PS1-PS2=nλ时,振动加强;当PS1-PS2=(2n+1)λ/2时,振动减弱。

八、声波

1. 空气中的声波是纵波,传播速度为340m/s.

2. 能够引起人耳感觉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3.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①超声波的重要性质有:波长短,不容易发生衍射,基本上能直线传播,因此可以使能量定向集中传播;穿透能力强.

②对超声波的利用:用声纳探测潜艇、鱼群,探察金属内部的缺陷;利用超声波碎石治疗胆结石、肾结石等;利用“B超”探察人体内病变。

九、多普勒效应

1、定义: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2、特点: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两者相互姐今年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两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少。

来源:高中学习资料库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