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6月,也是中国近代史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产物,签订于1842年8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广夏福宁上通商,与英国协定关税。
3.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引起的连锁反应,内容有:《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列强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与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4.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随后法国加入战争。中国双半化的程度加深。
5.《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产物,与英法签订于1858年。条约规定: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2.赔偿英法巨额白银;3.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4.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6.《北京条约》:1860年,与英法分别签订。条约规定:1.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7.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集合拜上帝教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起点。
8.永安建制:金田起义后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指挥太平军攻克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
9.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
10.北伐西征:定都天京后,太平军北伐西征并举。此举夺取了清朝半壁江山,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1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以平均分配为原则,将土地与财产平均分配,目的要实现“四有两无”理想社会。具有革命性、落后性和空想性。
技西司有学-途4540心件eecfe2bd公智014ec9e2科升网优广费元bc8e东限软慧 12.天京变乱: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日益激化。1856年秋,发生集团内部互相残杀的血案,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13.《资政新篇》:1859年,天平天国颁布由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14.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底,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八月初,清政府迎战。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
15.《马关条约》: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该条约致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6.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进行了天津、北京保卫战;八股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罪恶累累。
17.《辛丑条约》: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与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由此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8、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旗号的农民爱国反帝运动,具有农民运动的落后、迷信、愚昧等局限性。
19.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决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和众政府”。
20.同盟会: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大会通过了同盟章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1.铁路国有: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间接引起武昌起义。
22.中华民国成立: 1911年底,各省代表聚会南京,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2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聚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会议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4.辛亥革命:1894~1912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公智014ec9e2技西优途4540心的升139ac79f司限件eecfe2bdaa74东学网cfa60678科有-学费广费元bc8e上慧a2634611软 25.《二十一条》: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的,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无理要求。二十一条要求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26.北伐战争:是1926年至1928年,由中华民国的广州国民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京北洋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各路军阀,使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的战争。其目的是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势力。
27.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因惧怕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而发动的反对共产党的政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政变,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破裂。
28.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展开了疯狂的大屠杀。汪精卫集团举行反共政变,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被国民党完全抛弃。至此,国民革命遭到失败。
29.宁汉合流:1927年9月,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同汪精卫集团在反共的基础上实行反革命合流,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成为“宁汉合流”。
30.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大会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还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31.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2.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中1840年到1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到1949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最根本标志是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旧:资产阶级领导。新: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3.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絮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4.工农武装割据:“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指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是毛泽东讲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35.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36.长征: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37.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名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
38.抗日战争的一对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之前的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这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基础。
39.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
40.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
41.抗日战争的四大战略战术:国民党——阵地战;中共——持久战、游击战、运动战。
42.中共为抗战所做出的五大贡献:倡导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场,变敌人后方为抗日前线;牵制日本半数以上兵力,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发表《论持久战》,坚定人民的抗战决心。
43.重庆谈判:1945年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整个事件过程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44.战争进程之战略防御:(1946.6—1947.6)中共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粉碎对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5.战争进程之战略反攻:(1947.6—1948.9)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46.战争进程之战略决战:(1948.9—1949.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47.三大战役: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共中央认为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在1948年9月—1949年1月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了国民党从军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来源:高中地理历史政物理化学生物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