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九年级上册道法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2022年02月09日 浏览:

【必背】

1.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2. 法治的要求? ①实行良法之治。②实行善治。

3.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4.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5. 政府的作用:管理、服务。政府的权力来源:人民。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6. 法治政府行使权利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7.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8.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9.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0.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要求(厉行法治的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第1框 夯实法治基础

★1.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法治的意义(作用、重要性)(P44、45、47)(2020年中考题)

(1)个人: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国家:①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③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④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⑤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①实行良法之治;②实行善治。(P45、46)

3.良法的特征: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②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④符合公平正义要求;⑤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P45)

4.党的十五大确定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P47)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分别是什么?(P48、49)

①地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元件优网慧途广ddf8有升软费-东公司学09cb9dca限技径科 ②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基本要求: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防线)、全民守法(基础)。

★6.怎样建设法治中国(国家)?(P49、50)

①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要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2框 凝聚法治共识

1.我国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分别是什么?(P51)

①作用: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②权力来源:来源于人民。

③宗旨:为人民服务。

④工作原则: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2.法治政府的含义、基本准则分别是什么?(P51、52)

①含义: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②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

3.依法行政的含义(要求)和核心:①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②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P52)

★4.怎样建设法治政府(如何促进政府依法行政)?(P52、53)

政府:①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②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公民: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5.怎样坚持厉行法治?(如何发挥全面依法治国的作用/如何建设法治社会)(P53—55)

①国家角度: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公民角度: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③党和政府: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④社会角度: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⑤德治角度: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6.法治和德治的关系: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②以法治承载道德观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P55)

易错易混知识点

1.我国新型的民主

①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P33)

网根公元限学09cb9dca技径有44f3广ddf8-优慧软费途高件司升东a2bd科 ②特点: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P33)

2.民主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基本政治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基本政治制度)。

3.民主形式:选举民主、协商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4.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事前建议意见是决策)、民主监督(事后建议意见是监督)。

5.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16字方针):科学立法(人大/权力机关)、严格执法(政府/行政机关)、公正司法(公、检、法/司法机关)、全民守法(全体公民)。

6.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P52);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P47);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P47)。

7.基本方略、战略

①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P47)

②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P10、14)

8.生命: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P18);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P29)

9.伟大飞跃:改革开放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P3);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P32)

来源:中考政治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