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
1.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2.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壳:厚度不均匀(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Km,大洋地壳厚度5-6Km),由各类岩石组成。
(2)地幔:莫霍面到古登堡面(地下2900Km深处)之间;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可塑性物质组成,称软流层,是岩浆重要发源地。
岩石圈是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与地壳构成的。
(3)地核:2900Km以下至地心。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岩浆岩的形成:地幔中的岩浆上升或喷出、冷凝形成侵入岩(花岗岩)或喷出岩(玄武岩)。
喷出岩的气孔构造明显(岩浆喷出后冷凝的速度快,气体溢出后形成的)。
2.沉积岩的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沉积岩的两个特征:岩层(层理)和化石(包括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分别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3.变质岩的形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的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例:石灰岩是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
4.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①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②各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能形成沉积岩。
③各类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能形成变质岩。
④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再生成岩浆,回到地球内部。
三大类岩石比较
岩石类型 |
成因 |
矿物成分举例 |
形态特点 |
分布特点 |
|
岩浆岩 |
岩浆 活动 |
侵入 花岗岩 |
长石、石英、云母等 |
颜色浅、
|
地下岩浆活动地区 |
喷出 玄武岩 |
辉石、橄榄石等 |
多气孔、
|
火山活动地区 |
||
沉积岩 |
物理沉积 |
碎屑矿物:石英、
|
具有层理
|
地质史上具有沉积环境地区;如地壳下沉区,地势低地区 |
|
化学沉积 |
粘土矿物,化学生物矿物:化石、石灰岩等 |
||||
变质岩 |
变质作用:与岩浆活动相接触地带 |
磁铁矿、方解石等 |
具片理、块状等构造 |
与岩浆活动区相接触地带 |
判断岩石类型,应抓住不同岩石的主要特征,如层理和化石是沉积岩所具有的特征,那么如果某地出现了化石类物质,即可断定是沉积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