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
1. 我国的人口国情\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重要国情)。
2. 文明发展道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3.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4. 四大基本国策:人口问题—计划生育,资源问题—节约资源,
环境问题—保护环境。经济问题—对外开放
5.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6. 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7. 建设生态文明: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8. 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技根45b5e990升有高慧8c0a途得心件径858f软a679a0a0公优元aad7-费广司科限0f80学习东网
第1框 正视发展挑战1.现阶段我国的人口现状(P75)
①重要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②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③新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2.为什么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P75、76)
①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②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③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3.推行“全面三孩”政策的原因(为什么计划生育政策需要调整和完善?)(P76)三孩生育政策2021年5月31日开始实施
①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②我国实施“全面三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4.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严峻挑战:①资源日益短缺;②环境污染严重;③生态系统退化;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P77)
5.我国自然资源现状的特点及形势(我国的资源国情)是什么?(P78)
(1)特点:①优势: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②劣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形势: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6.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原因:①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②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③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7.当前我国环境形势及环境问题的表现(P79)
★(1)环境形势:总体有所改善,但形势不容乐观。
-费科心慧8c0a心99fe东元aad7学习4cab术有高习软a679a0a0根网习技根45b5e990广4228公途得心4369ae1e限0f80司4e12上升896f优件径858f
(2)环境问题的表现:①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产生多重叠加效应;③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民生之痛。
★8.保护环境的原因:①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②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③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④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P79)
★9.应对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必然选择):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P80)
第2框 共筑生命家园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人类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③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P81、82)
2.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道路?(P82、83、84)
①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②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3.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P83、84)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P85—87)
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④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5.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P85)
件径858f科心术元aad7途得心4369ae1e上有高习网习-费d3ab优技根45b5e990软a679a0a0根学习4cab术619e慧8c0a心99fe广422843b7东法限0f80升896f司4e12上f47404d3公
6.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P87)
易错易混知识点
1.中华文化的特点(P59);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P63);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特点)(P68);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新特点(P75)。
2.基本国策: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一国两制;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3.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P14);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P60)
5. 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传统美德(P62);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价值观。(P70)
来源:中考政治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