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名词汇总

2022年04月20日 浏览: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为适应大一统,提此主张,把不在儒家六经范围内的各学术罢黜,加强了中央集权和思想专制,是儒家思想成为思想主流。

2、新儒学:汉代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并加以改造形成。

3、君权神授: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汉代的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认为天为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诸侯皆应服从,另一方面如果天子无道,天罚之。

4、三纲五常:汉代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司1257b50b途法883a心公12c47fa3学-9e9a限元34b42431技有科74849a47网的得广东习慧秀优aefe升软量89b4件

5、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6、儒家民本思想:形成于春秋时期,提出爱民、重民、养民思想,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重视民众的社会作用,认识到民为国之基本,其中有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

7、无为而治:老子提出的一切顺从自然,提倡清净无为,知足寡欲的政治主张。

8、焚书坑儒:秦灭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烧毁所有的《诗》《书》等诸子百家书并坑杀大批儒生,加强思想专制,强化中央集权,但其暴政加速了政权的灭亡。

广的软量89b4费司1257b50b是4f3c件c4a4c5c8元34b424318ec3有57b6优aefe-9e9a技限4778智科74849a47989db009习慧秀途法883a心法网的得4dd2心学升公12c47fa39aff东习

9、从“无为”到“有为”: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统治者以“无为而治”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而后地方诸侯势力增强。为加强中央集权,转为积极有为政策。

10、宋明理学:儒学新体系,由北宋“二程”创立,南宋朱熹是集大成者,南宋陆九渊和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是宋明理学的发展。

11、三教合一: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12、复兴儒学: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尊道、礼佛、崇儒”,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北宋时,儒学展开复兴的运动。

软量89b4费根网的得4dd2心限4778智优aefe东习公12c47fa39aff司1257b50b是4f3c升广的科74849a47989db009习途法883a心法技73c98d06件c4a4c5c8慧秀bb1b-9e9a元34b424318ec3有57b6学
13、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是北宋理学的主要代表,北宋朱熹继承了“二程”的思想并成为理学集大成者,他们的思想统称为“程朱理学”,其核心是“理”或“天理”,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14、二程:北宋时期的程颐和程颢,他们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有物,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15、朱熹:南宋理学之集大成者,认为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16、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是心学的创始者,王守仁是明朝中期心学代表人物,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就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是主观唯心主义。

17、陆九渊:南宋心学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吾心便是宇宙,吾心即是真理”,认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与朱熹的“格物致知”论产生分歧。

学网的得4dd2心软量89b4费根是限4778智1d05件c4a4c5c8技73c98d06学-9e9a东习科74849a47989db009习优aefe学48fb公12c47fa39affbddaf865升415d慧秀bb1ba8be途法883a心法秀元34b424318ec3司1257b50b是4f3c有57b6广的 18、王阳明:明朝中期儒学代表,心学集大成者,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19、格物致知:由二程提出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格就是深刻探究,理学家认为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而“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20、致良知:心学的认识论,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存在人心中的天理,是人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侵占,所以要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本性。

21、知行合一:心学的认识论,王阳明认为知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22、黄宗羲:明清之际,号梨洲先生,著有《明夷待访录》,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件c4a4c5c8b23f有57b6升415d秀是软量89b4费根是44f6元34b424318ec3司1257b50b是4f3c学a27d技73c98d06学广的a52ca5c1公12c47fa39affbddaf865根慧秀bb1ba8be科74849a47989db009习习东习4b93优aefe学48fb学网的得4dd2心限4778智1d05的-9e9a途法883a心法秀 23、李贽:明朝中后期,世称温陵先生,著有《焚书》、《藏书》,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学说,反对绝对思想权威。

24、顾炎武:明末清初,号称亭林先生,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主张经世致用,区分亡国与忘天下,提倡“匹夫有责”,用“众治”取代“独治”。

25、王夫之:明清之际,号称船山先生,著有《读通鉴论》,主张唯物思想,提倡民主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6、 道学家:指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

27、 经世致用:明末清初,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由此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来源:高中地理历史政物理化学生物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