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 >正文

查漏补缺,完善体系,重点突破,提高能力——高三语文学科二、三轮备考建议

2022年05月03日 浏览: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备课组长、高级教师 孙爱娟

现阶段语文备考的总体思想是:查漏补缺,完善体系,重点突破,提高能力。以下简要谈谈。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

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即“要下判断,必有依据”;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即“答案就在文章中”。

学会勾画标注。这样做的好处是:使注意力更加集中、帮助把握文章内容要素、理清文章脉络层次,有助于提高解题的速度和精确度。

学会强记回看。强记的好处是可以记住文章内容要点及位置分布,并且对文章脉络层次的发展推进有比较清晰准确的分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基于压缩语段思维,把握材料异同。信息类文本阅读一般由2、3则材料组成一个阅读任务群。这些材料呈现出中心话题一致、切人角度各异的特点。材料的文体可能不同,有的是文字,有的是图表。这对学生阅读提出了较高要求,学生应清楚辨析这些材料的异同之处,运用压缩语段的方法,为解答题目做好准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注重构建和完善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必备知识体系。整理各类知识,将知识内化于心,构建知识体系,掌握专业术语。

(二)注重培养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高考选文长度和命题难度都对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

(三)加强审题能力训练。试题命制精细化、考查点微观化是未来的方向。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精准作答。

(四)基本的答题模式不可完全抛弃。新高考对简答题作答的要求确实在逐年提高,具体表现为参考答案越来越细致、深入,与文本的关联度越来越高。这就对考生的答案不仅提出了“对不对”的标准,还提出了“好不好”的标准。做到“对”会少失分,而只有做到“好”才能不失分。所谓的“好不好”,主要指答案是否有逻辑性、准确性、流畅性。

主观题的答题规范从严从细要求:

1.立足文本,强化文本意识,拒绝模式化、套路化答案;

2.答案要点要突出,表述要合乎逻辑,要与文本分析准确对应,拒绝术语堆砌;

3.点与点之间必须层次清晰,不能有交叉、重复等问题;

4.答案表述简明准确,连贯通顺,无语病无错别字。

倡导学生将每道简答题都当成一篇微型议论文去完成,强调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部分继续把对文言词语词义的积累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在阅读到的每一道文言选段中找出5~10个字作为积累重点,逐步排查。

(二)古典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实体,有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独特的内容负荷和存在方式,是抒情主体内心情感意象化、符号化和韵律化的一种最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这决定了诗歌解读的第一步,必须从章句入手,舍此无法进入诗歌的感情世界和艺术境界。其次,明辨表达技法,需要在头脑中建立一棵枝叶完备的表达技法知识树。最后要加强古诗的解读思维,从“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入手揣摩诗意。

四、语言文字运用

备考复习中应通过积累语言知识、进行语言实践训练,把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范围上,词语、标点、修辞、语病、连贯、句式、补写句子、压缩语段、图文转换等纳入了考查范围,呈现轮考趋势,所以已经不能说哪个考点是“热”考点,哪个考点是“冷”点了,只有全面复习才是正道。

五、写作

(一)将提高思辨能力作为作文训练的重点。除了强调青年的责任与担当,2021年语文命题强调逻辑思辨,每道作文题都讲求思辨。因此,要摆脱“非此即彼”“非真即假”的思维模式,学会用“对立统一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注重语言训练。语言备考是作文备考的重点,同时也是作文备考的难点。作文不能宿构,语言却是可以千锤百炼的。

(三)强化文体意识。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加强文体训练,要求掌握常见的议论文(包括驳论文)、记叙文和应用文体(书信、发言稿、演讲词、倡议书等)的写作。

(四)加强素材积累。内容充实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复习中要自主积累一些“三观”正确、时新的作文素材。

2022年高考语文学科命题趋势:

考向1: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

高考关注主干内容,关注今后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必须具备、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因此要求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掌握扎实牢靠,只有根深方能叶茂。

考向2:综合性:强调融会贯通

高考要求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既包括同一层面、横向的融会贯通,也包括不同层面之间的、纵向的融会贯通。以必备知识为例,各个知识点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处于整个知识网络之中。

考向3:应用性:强调学以致用

高考命题关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内容。避免考试和生活学习脱节,坚持应用导向,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素养去解决实际问题。

考向4:创新性: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高考关注与创新相关度高的能力和素养,比如独立思考能力、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考查学生敏锐发觉旧事物缺陷、捕捉新事物萌芽的能力;考查学生进行新颖推测和设想并周密论证的能力;考查学生探索新方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摆脱思想的束缚,大胆创新。

2022年高考语文学科命题特点:

日常生活情境内容融入到高考试题中。高考试题的学科价值在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的目的所在。

一、命题选材起点很高,高屋建瓴,落点较低(关联教材知识)。区分题多从探究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出题。

二、高考是最大的政治:命题必须反映国家意志,弘扬时代精神。学过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点都可能被考到。同一考点高考可以变换角度与变换题型再考。

三、以生考熟。陌生中考熟悉,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识,大家都没见过、没做过的题目,老师也没讲过题目,这类问题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

高考语文作答技巧: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题,9分,保6争9)[约12分钟]

答题对策:

(一)树立一种概念:答案就在原文中。

(二)明确六个步骤:用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比(干扰项)、排(排除法)、选(做选择)六步法解题。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4~6题,12分,保10争12)[约15分钟]

答题对策:

(一)带问题读文本,题干引导答题;

(二)整体阅读,不落图表,分层概括;

(三)比对区间,敲定关键词,合并同类项;

(四)合理使用原文词句,言简意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7~9题,15分,保12争15)[约20分钟]

(一)整体把握:标题、人物、事件情节、环境景物、思想情感,明确作品主题、时代背景,写作手法技巧。

(二)辨明答题方向:梳理情节、人物性格形象分析、人物塑造方法、写作手法、技巧、重要词句理解、作用类(标题、句段、人物、意象、环境)、探究问题、创作意图、归纳主旨、语言赏析等;

(三)建构知识网络,掌握知识术语,明确题型,熟记答题模式、步骤、角度;

(四)组织答案原则:看分归点(6分至少答3个点,保险起见,可以答4个点);怎么问怎么答,答案要有设计感,如总分式,分总式,还是并列式等,结合文本鉴赏,要有“论点”+“论据”(文本内容引联)意识,具体说来可以先主后次,先概括后分析,分析有时需引用原文关键信息。

四、文言文阅读(10~13题,19分,保15争17)[约15分钟]

(一)整体把握,了解人物和事件;圈点勾画:人物、时间、地点、任职变化,帝号、庙号、年号;

(二)借助选择题12题参考理解文意;

(三)文言文翻译,要遵循“留、换、删、调、补、变”的原则,注意直译,力求“信、达、雅”,结合语境,疏通文句。

五、古代诗歌鉴赏(14~15题,9分,保7争9)[约8分钟]

(一)建构知识网络,掌握知识术语,明确题型,熟记答题模式、步骤、角度;

(二)借助选择题来帮助理解诗歌,前提是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

(三)看分归点(6分至少答3个点),根据题干判断考点题型,先概括后分析,分析必须引用原文关键词句。

六、名句名篇默写(16题,6分,力争5分以上)[约2分钟]

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用正楷),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要注意那些同音异义词,应知其音,明其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七、语言文字运用(17~21题,20分,保16争20)[约15分钟]

今年高考题型变化较大的可能还是语言运用题,考生要有思想准备。

(一)要善于寻找敏感点、标志处,一切判断以回归语境为标准。

(二)学会适度的句子成分分析法。

(三)学会基本的逻辑思维判断法。

(四)新题型:

1.接触新题型,要镇定不乱,万变不离其宗,透过形式表层,把握考题的本质要求。

科671b优方162707d3得慧ac67-9d5d广6939学软4af9学升629e秀限公法途技高司件b527元学网东有 2.加强审题,采集题干信息,揣摩命题意图,明确答案指向。

八、作文(22题,60分,保45争50)[约50分钟]

(一)审题要准确,不能偏题;

(二)不带外伤:缺题、字数不够、错别字、篇章不完整等;

(三)不带内伤:观点不可偏激和错误;内容重心把握不当;观点过于晦涩和情感混乱等。结构混乱,思路不清。

(四)高分要领:

1.考场时间分配要合理。确保5分钟左右的审题时间,40分钟的写作时间。

2.题目拟写力争新颖恰当。可用“4+4”“5+5”“6+6”格式,务必要突出主旨,涵盖关键词,用半实半虚的方法。

3.开头、结尾要尽量出彩。开头联系材料,简明扼要亮明题旨,态度要鲜明。结尾再回扣材料,再明题旨,首尾呼应,或发出呼吁,提出希望。

4.段落设置合理。坚决摒弃“三段式”,全篇以6~8段为宜。

5.力求主旨突出。用篇中心句、段中心句、观点句交待文脉。在标题、首尾、行文反复出现关键词。

6.在论据素材的选择上要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尽量选用时新典型材料。

7.注意书信、倡议书、慰问信、演讲稿等文体特征。

8.字迹要工整清晰,讲究卷面整洁。

来源:甘肃省教育考试院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