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法律是人类社会的伴生物。
A:×。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Q:2.法律体现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A:×。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Q:3.东周列国时期,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传布法律。
A:×。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传布法律。
Q:4.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宗法结合。
A:×。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
Q:5.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最高统治者的个人利益和意志。
限9c60司软升-优学东7bfcec3f科方慧元量件有公途8486网根广技
A:×。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Q: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而法产生、存在和发展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
Q:7.颁布和宣传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A:×。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Q:8.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经济和政治文化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
A:×。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
Q:9.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A:×。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Q:10.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以德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Q:11.道德是治国之重器,德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A:×。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Q:12.依德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Q:13.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Q:14.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共同推进。
A:×。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Q:1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A:×。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Q:16.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
司是慧智根学学费有广量升量科方-aad2西aac4公969da074网根3ecb6229途8486上方软9cafa2b0b2bf元量b409457f件9292技725f2bce方4c15东7bfcec3fa3b5优学限9c60 A:×。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Q:17.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A:×。坚持法治建设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Q:18.公平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A:×。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Q:19.我们要既重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
A:×。我们要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Q: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来源:统编版高中政治教学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