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根瘤菌、圆褐固氮菌
前者为共生固氮微生物,消费者,异养需氧型,有专一性,只为豆科植物提供氮素;后者为自生固氮微生物,分解者,异养需氧型,无专一性,可为植物提供氮素和生长素。
152. 编码区、非编码区
编码区是能够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非编码区是指不能够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但含有调控遗传信息表达的核苷酸序列。
153. 编码序列、非编码序列
前者为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在真核细胞中为基因编码区的外显子;后者为不能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在真核细胞中包括基因非编码区和编码区的内含子。
154. 基因操作的工具和工具酶
工具包括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工具酶为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155. 目的基因、标记基因
前者为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如抗虫基因、抗病基因、人类胰岛素基因、人类干扰素基因;后者是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常见为抗生素的抗性基因(如青霉素的抗性基因)。
156. 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检测:看受体细胞是否被导入标记基因(抗性基因),是否表现出标记基因的性状。
表达:看受体细胞是否合成出特定的蛋白质,是否表现出目的基因的性状。
157. 抗生素、干扰素
前者为微生物(主要是放线菌、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也叫抗菌素,可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后者是淋巴因子中的一种,由T细胞和效应T细胞合成分泌,化学本质为糖蛋白,可用于治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158. 工程菌、超级细菌
前者为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制造,含有可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目的基因)的细菌,如含有人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含有抗虫基因的土壤农杆菌;后者是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把能分解三种烃类的基因都转移到能分解另一种烃类的假单胞杆菌内,创造出了能同时分解四种烃类的超级细菌,大大提高了细菌分解石油的效率。
159. 基因诊断、基因治疗
前者是用放射性同位素(如32P)、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上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后者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60. 重组DNA、重组质粒
学有件根软科心技8a3c司9228优慧途47b68e2f元东升广-网限习公
目的基因的粘性末端与运载体的粘性末端,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而结合,形成重组DNA;如果运载体是质粒,形成的就是重组质粒。161.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对分泌蛋白的加工作用
前者的加工为折叠、组装、糖基化;后者的加工为浓缩,包装。
162. 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的有关技术
前者有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后者包括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移植。
163. 脱分化、去分化、再分化
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脱分化,也叫去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叫做再分化。
164. 诱导植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
前者只有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化学方法(聚乙二醇)两种;后者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灭活的病毒如灭活的仙台病毒)三种。
165. 原代培养、传代培养
前者指在培养瓶中培养10代以内的细胞的培养过程;后者指培养瓶中的细胞定期用胰蛋白酶从瓶壁上脱离下来,配置成细胞悬浮液,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培养的过程。
166. 细胞株、细胞系
前者指只能够传到10代~50代的细胞,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后者指在培养条件下可无限传代的细胞,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并且有癌变的特点。
167. 单克隆抗体与“生物导弹”的关系
在单抗上连接抗癌药物,制成“生物导弹”,可将抗癌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部位,既消灭了癌细胞,又不会伤害健康的细胞。那么,单抗能否直接杀死癌细胞?(不能)单抗只能定向识别癌细胞,把药物带到癌细胞所在部位,真正消灭癌细胞的还是抗癌药物。
168. 质粒和拟核中所含的基因
前者含有的主要是控制着细菌的抗药性、固氮、抗生素生成等性状的基因;后者含有控制着细菌性状的大多数基因。
169. 无鞭毛和有鞭毛球菌所形成的菌落
前者形成的菌落较小较厚,边缘较整齐;后者形成的菌落大而扁平,边缘呈波状或锯齿状。
170. 衣壳、衣壳粒、核衣壳
衣壳包围在病毒核酸的四周,成分是蛋白质,可决定病毒的抗原特异性。
衣壳粒是衣壳的最小形态单位,通常由1-6个多肽分子组成。
升公-秀广5372学ff87慧途47b68e2f东限习网的优司9228科心软元技8a3c有件根
核衣壳是由衣壳和核酸组成的,属于病毒的基本结构。
171.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最适pH
分别为6.5-7.5、5.0-6.0、7.5-8.5。
172. 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
前者是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无特异性,任何时期都在合成,存在于细胞内,如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质、维生素;后者并非是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有特异性,生长到一定阶段才开始合成,可能积累在细胞内,也可能排到外界环境中,如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
173.酶合成调节、酶活性调节
前者是通过控制不同酶的合成来调节代谢的过程,如在只有乳糖的情况下,大肠杆菌才合成分解乳糖的酶(半乳糖苷酶);后者是微生物通过改变已有酶的催化活性来调节代谢的速率,如谷氨酸棒杆菌合成的谷氨酸过量就会抑制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
174.组成酶、诱导酶
前者是微生物细胞内一直都存在的酶,它们的合成只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如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的酶;后者则是在环境中存在某种物质的情况下才能够合成的酶,既受遗传物质控制,又受环境条件影响,如大肠杆菌合成分解乳糖的酶(半乳糖苷酶)。
175.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
前者可用于生产谷氨酸,提高产量的方法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谷氨酸迅速的排到细胞外:后者可用于生产赖氨酸,提高产量的方法是通过诱变育种,选育出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菌种。
176.微生物菌体和代谢产物的分离提纯方法
前者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分离:后者用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提纯。
177.单细胞蛋白和纯化的蛋白质
单细胞蛋白指的是微生物菌体本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并不是纯化的蛋白质,也不是从单细胞生物中提取的蛋白质
来源:高中地理历史政物理化学生物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