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是数字化,在数字化的进程中,人才是第一要素,实现数字化转型,需要厚植沃土,培养造就大批数字人才。
深化合作,实施数字人才“资本化”经营。“聚才是发展之道,得人为创新之要。”数字化经济发展迅猛,形成巨大的人才需求。做好数字人才工作,需强化“链条思维”,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要抓住“产业需求”这个重点,拓宽数字人才引进渠道。深化高端人才“蒲公英”矩阵效应,积极推进高端人才本地化柔性使用,打通产学研用一体化数字科技发展链条,建立“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和运行机制,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合作体系,加快创新型数字人才市场建设,利用市场的力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技术攻关、设施建设及人才供给等方面实现“双向对接”。
搭建平台,加强数字人才“精细化”培育。数字人才具有复合性特点,不同岗位对数字化的要求不尽相同,对数字人才的数字思维、数字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随之持续提升。要注重紧跟数字化时代发展需求,深入认识数字人才成长规律和需求特征,突出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制定数字人才培训规划,打造“菜单式”课堂,推动培训向跨界交叉融合转变,形成自主开放融合的数字化培育载体。依托互联网、5G、大数据等重点技能领域,打造功能突出、资源共享的区域性数字技能实训基地,推动人才在实践历练中成长为既具备本领域专业素质,又掌握数字技能的复合型“数字工匠”。
科9e932fb5-方慧学491f广9e8a软费有法秀公方心9e3d限件网升东元优技学9d61a3c5途a054司b3cf09df 激励保障,打造数字人才“优质化”生态。“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一时红利留不住人才,必须在激励保障方面持续用力,做到“润物细无声”,才能真正实现制度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将数字人才发展实绩、技术创新贡献等作为主要评价标准,构建分类评价标准体系,破除“四唯”障碍,探索推动数字领域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称有效衔接。同时,将“硬政策”与“软环境”结合起来,出台相关配套的人才政策,优化留住人才的服务环境,有效集聚和整合各种资源,为数字人才在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社会保险等方面开辟“绿色服务通道”,构建“近悦远来”的数字人才集聚“强磁场”。(中共本溪满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樊菲)
来源:人民论坛网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