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中国史各阶段特征(3)

2022年09月28日 浏览: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阶段特征

政治

把握两条线索:屈辱线索 ——近代列强发起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使中国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等受到严重侵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争线索——近代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的斗争

经济

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纳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出现,中国产生近代工业,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深受影响

文化

清朝统治者从 “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逐渐惊醒,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等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时代趋势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阶段特征

政治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封建帝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革命果实最终落人袁世凯手中。为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统治和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等一系列革命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经济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和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文化

1915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文化的革新。

生活

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朝着文明、开化的方向发展

时代趋势

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均呈现出向现代化演进的趋势

来源:高考历史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