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地势的高低
潜水位的高低起伏与地表地势的高低起伏基本一致,但潜水位要平缓得多。
2、判断潜水的流向
垂直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3、判断河流的流向
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递减方向一致。
4、判断潜水的流速
等潜水位线越密集,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潜水流速越慢。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5、计算潜水的埋藏深度
某地的潜水埋藏深度等于该地的等高线值(或范围)减去等潜水位线值(或范围)。
6、判断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
方法1:首先,作出河流两岸的潜水流向;
然后,依据潜水的流向进行判断。
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汇合,则潜水补给河水
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分开,则河水补给潜水
(河流补给潜水) (潜水补给河流)
升d6e5d530得公优西途心司-心习慧上东心aeda学4dc4网5bd21538限科9a49径得49954418技4b529f98元428d广有ed134ca7件学软
方法2:
依据等潜水位线的凹凸关系判断
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高处凸向低处,则河流补给潜水
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低处凸向高处,则潜水补给河流
6、合理布置取水井和排水沟
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
当等潜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潜水汇流并且埋藏较浅处;当等潜水位线由密变疏时,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由密变疏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注意不是垂直)。
来源:点知高考地理
件学44e7广司47d6点867d公是b3a8技4b529f98西慧上途心网5bd21538法高优西8903科9a49径得49954418软学4dc4得2f0d方有ed134ca7限-心习b4c52faf元428d5c149981升d6e5d530得东心aeda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