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获悉,天津大学新增物理学、地理学、临床医学、药学、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纳米科学与工程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新增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2位。至此天津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总数共计38个,覆盖所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天津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名称 |
||
法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生物医学工程 |
教育学 |
电气工程 |
城乡规划学 |
数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风景园林学 |
物理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软件工程 |
化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临床医学 |
地理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药学 |
生物学 |
建筑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力学 |
土木工程 |
工商管理学 |
机械工程 |
水利工程 |
公共管理学 |
光学工程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网络空间安全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
纳米科学与工程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
天津大学,是全国首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截止到目前,学校已累计招收博士后3000余人,出站2200余人,出站后留在天津大学工作的近700人,留在天津市市属高校及科研院所或企业等单位工作的博士后超过1500人。
近年来,学校坚持“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发展理念,形成了工科优势明显、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医、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学科布局。学校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引领下,通过调整资源配置方式、畅通青年人才成长路径,在重点做强博士后队伍水平方面下功夫,大力推动博士后队伍建设,在为青年教师队伍做好人才储备的同时,进一步支持人才团队建设、学科建设及科研基地发展,满足重大科研项目需要,切实服务学校中心工作。
2023年: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天津大学博士后斩获金奖6项、银奖5项、铜奖8项(总计19项),金奖数和奖项总数均位列全国高校首位;5位博士后入选国家“博新计划”,至此天津大学已有27人入选该计划;在站博士后获得博士后基金总计80项,创历史最好水平。
此次新增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将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提供新的平台,为学校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供新的机遇。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将在选拔和培养优秀青年科研人才、促进人才流动和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校将以此次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博士后平台培养人才和遴选师资的制度优势,进一步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努力提升博士后工作服务保障水平,为博士后们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持续推动博士后工作创新发展,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升学校整体实力。
来源:天津大学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