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绵(竹)茂(县)公路属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于2009年9月9日正式动工,2022年12月27日建成通车。公路起于绵竹市汉旺镇,沿绵远河上行,与茂北公路相接,全长56公里。沿线穿越龙门山4条断裂带,岩石破碎,暴雨多发,地质灾害频繁,河道演变剧烈,水文条件复杂,给项目选线、设计和施工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图左示意绵茂公路位置,图右示意绵茂公路局部景观。
网有司f68df360公方上优升1ac5-软广慧学e181科技途元限件东 (1)分析震后绵茂公路沿线河床发生的变化及形成原因。
(2)绵茂公路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工程该如何协调建设与保护的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3)该工程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创造了又一个中国奇迹,被新华社评为2021年度“大国工程”。假设你是评委,请你给出推荐理由。
【答案】(1)变化:河床下切,坡度更陡,危岩峭壁增加;多堰塞湖,宽窄交替。原因:地震导致山体岩石破碎,抗蚀能力减弱,流水侵蚀增强;诱发滑坡、泥石流堵河,形成堰塞湖,局部水位上升,河面展宽,宽窄交替。
(2)协同多部门,建立有序的管理机制,统筹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规划路径时尽量以桥梁、隧道代路,减少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分割;施工期间减少破坏林地、渣土堆放,控制施工时间和范围;运行时加强巡护,控制车速,在大熊猫活动期间可以局部封路。
(3)攻克了若干设计、工程与运维技术难题;实现了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统筹;为生态脆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中国经验;通过保护“国宝”熊猫,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体现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解析】
【分析】本题以四川绵茂公路震后恢复重建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河流地貌的变化、交通线路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公方上心技广得优元4b3e40cf有件dc974b23网心东3cdbbc9a-限心慧软途9ec3心学e181升1ac5根科司f68df360
变化及原因:汶川地震震级高破坏性强,地壳运动强烈,地震导致山体岩石破碎,抗蚀能力减弱,流水侵蚀增强,导致河床下切可能增强,河岸坡度变陡,危岩峭壁增加;由于地震导致的滑坡、泥石流增多,滑坡、泥石流导致堰塞湖增多,局部河段水位上升,河面变宽,河道宽窄交替变化。
【小问2详解】
协同林业等多部门,建立有序、有效的管理机制,统筹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规划交通线路时尽量减少影响生态环境,以桥梁、隧道代路,减少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分割、干扰;施工期间减少破坏林地、渣土堆放,减少破会大熊猫的生活环境,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和施工范围;交通线路运行时,要加强巡护,控制车速,及时监测交通线路运行对大熊猫生活的影响;在大熊猫活动期间可以局部区域封路,停止施工,减少对大熊猫生活活动的影响。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沿线穿越龙门山4条断裂带,岩石破碎,暴雨多发,地质灾害频繁,河道演变剧烈,水文条件复杂,给项目选线、设计和施工建设带来严重影响,该工程攻克了若干设计、工程与运行、维护技术上的难题;沿线通过大熊猫国家公园,实现了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统筹;线路成功的建设,为生态脆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中国经验;通过保护“国宝”熊猫,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体现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体现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