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定律
1. 孟德尔实验所用实验材料豌豆的优点:①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闭花授粉,授粉时无外来花粉的干扰,便于形成纯种,确保杂交试验结果的可靠性;②豆粒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③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2.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基因各自独立,互不混杂,在F1形成配子即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每个配子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3. 测交时的隐性亲本只产生一种只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这种配子不会遮盖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所以,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反映F1所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4. 分离定律的验证:间接证据(测交后代紫花:白花=1:1),直观证据(非糯性品系与糯性品系进行杂交后得到的子一代花粉滴加碘液,一半为红褐色,一半为蓝黑色)
5.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6. 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在F1形成配子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每对(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7.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①选取了合适的实验材料;②采用严密的实验分析方法(用统计学分析数据);③从简单到复杂、先易后难(先研究一对性状、在分析两对或多对性状); ④成功应用了“假设-演绎”的方法。
8. 遗传的实质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从亲代到子代的传递过程。
9. 个体水平上对遗传的认识:基因是在适当环境下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的一个功能单位。
染色体与遗传
10. 染色体是分裂期时细胞核内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的小体,是核内遗传信息的载体。
11.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指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在形态和结构所表现出的一系列有规律的变化。
12. 减数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行为
间期:DNA复制,相关蛋白质合成
慧元件软途b6958081科广升6a1d学网智技司-东优限公有
减一
①减一前: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②减一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 ③减一后: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不断裂
减二
①减二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 ②减二后:着丝粒断裂,染色单体分离
13. 原始生殖细胞经多次有丝分裂后,细胞开始长大,染色体复制,分别成为初级生殖母细胞。
14. 减数分裂的意义:
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以保持生物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使生物在不同世代间保持染色体数目和遗传性状的稳定;
②减数分裂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有利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进化。
15.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主要内容: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的载体。
16.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依据: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有着平行关系:①基因在杂交试验中始终保持其独立性和完整性,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各期中保持着一定的形态特征。②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染色体成对存在,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③形成配子时,基因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④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地进入配子,非同源染色体随机地进入配子。
17. 染色体组型:将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18. 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
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发生分离;
②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19. 确定染色体组型的步骤:对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然后对显微照片上的染色体进行测量,根据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着丝粒的位置等特征,通过剪贴,将它们配对、分组和排队,最后形成染色体组型的图像。
20. 染色体组型的应用: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遗传病的诊断。
21. 摩尔根对果蝇伴性遗传的研究,使人类第一次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的染色体上,发展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22. 伴X隐遗传病:①例子:血友病,色盲。②特点:发病率男>女,交叉遗传(男性的致病基因来自于母亲、只能传给女儿)。
23. 伴X显遗传病:①例子:抗维生素D佝偻病。②特点:发病率女>男,代代相传。
24. 伴Y遗传病:外耳道多毛症,父传子子传孙。
25. 细胞水平上对基因的认识:基因以一定的次序排列在染色体上。
遗传的分子基础
26. 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有能把某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物质(即:转化因子)。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证明DNA是引起R型菌转化为S型菌转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在只有RNA没有D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27.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8. 分子水平上对基因的认识: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核酸,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在大多数生物中是一段DNA,在RNA病毒中是一段RNA。
29. DNA分子由两条长链组成,这两条单链按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每条链上的一个核苷酸以脱氧核糖与另一个核苷酸上的磷酸基团结合形成主链的基本骨架,并排列在主链的外侧,碱基位于主链内侧。
30. DNA复制以一条DNA链作为模板,合成另一条具有互补碱基的新链,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作半保留复制。
31. DNA复制是亲代向子代传递遗传信息的基础。
32. mRNA是行使传达DNA上遗传功能的;tRNA是把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上,形成蛋白质;rRNA和蛋白质形成核糖体。
33. 真核生物中,核内mRNA经过加工后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
34. 基因形成RNA产物及mRNA被翻译成为蛋白质的过程被称为基因表达。其中,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叫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叫翻译。
35. DNA具有携带、传递、表达遗传信息的功能。
36.蛋白质是生物体性状的体现者。
37. 中心法则:DNA的复制及遗传信息由DNA传向RNA,然后由RNA决定蛋白质的特异性;中心法则的修改是增加了RNA的复制及逆转录过程。
生物的变异
件限司-秀方西升6a1d有d9d1高软东根广5279科4b0f优西be9d技量83e2c48afb7d网智元费途b6958081a19287d4公40c2慧学
38. 基因重组的两种情况:①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因此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 ②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也使染色体上的基因产生重组,因此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广义的基因重组还包括DNA重组,例如细菌转化、转基因技术中的不同DNA分子连接。39. 基因重组的结果是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为动植物育种和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40.基因突变是变异的根本来源,对生物进化和选育新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1. 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不定向性、低频性、随机性、有害性。
42. 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等的照射、温度剧变等)、化学因素(各种能改变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化合物。) 和生物因素。
43. 染色体结构变异使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也发生改变。大多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的死亡。
44. 染色体数目变异在生物界较为普遍(主要是植物界)。45.植物界中的单倍体和多倍体都多见。雄蜂也为单倍体,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来。
46. 杂交育种可以有目的地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培育出更优良的新品种。一般可以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培养出新品种,迄今为止仍然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
47. 诱发突变可明显提高基因的突变率和染色体畸变率,通过诱发突变和人工选择的方法已培育出许多生产上需要的新品种。例子:高产的青霉菌株(诱发基因突变);蚕常染色体上卵色基因易位到W染色体(诱发染色体结构变异)。
48. 利用单倍体作为中间环节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可育纯合子的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这种育种方法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2年)。操作程序是:①先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各种基因型的单倍体幼苗,②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最后根据性状对获得的各种纯合子植株进行选择。
49. 多倍体的细胞通常比二倍体细胞大,细胞内的有机物含量高、营养器官大,在生产上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
50.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幼苗可以使它们的染色体加倍。因为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因此染色体虽已复制,但不能分离(到两个细胞中),最终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51. 转基因技术育种的针对性更高、经济效益更明显。(基因工程可以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生物的进化
52.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否存在生殖隔离为区分物种的标志。
53. 生物界中的各种生物,在生物体、细胞或生物大分子等层次上,总会在一个或几个层次的结构与功能上存在统一的模式,生物包括人类在内的全部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54. 达尔文进化论对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解释: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一个祖先物种发展而来,遗传的力量使它们保持某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被选择保留了不同的适应特征。
55. 自然选择学说核心内容:在一个自然种群中,只要个体之间存在着变异,而且某些变异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和繁殖,从而使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之间在存活率和繁殖率上出现了差异,自然选择就发生作用。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56.自然选择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
有d9d1高元费1a02学43a9司是b85d技量83e2c48afb7d1b75习网智413c861c1d49公40c2-秀方西科4b0f费广5279东根心件慧升6a1d限软的术途b6958081a19287d4优西be9d
57.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④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⑤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
58. 异地物种形成是指由于长期地理隔离所形成的生殖隔离;同地物种形成是指由于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在一代形成的新物种,例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
59. 奇数染色体不能在减数分裂时正常进行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分离,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所以三倍体植物不育。相对于二倍体亲本,四倍体植物已是一个新的物种。
遗传与人类健康
60. 优生的主要措施中,可以在孕前采取的措施有:婚前检查、遗传咨询、适龄生育、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在孕后采取的措施有:产前诊断、妊娠早期避免致畸剂。61. 羊膜腔穿刺和绒毛细胞检查是进行产前诊断时常用的两种取样方法。羊膜腔穿刺吸出的羊水可以用来进行液体成分分析,也可以用来进行细胞培养并进行胎儿染色体组型分析和基因诊断。绒毛细胞经培养后也可以进行细胞学检查。62. 近亲结婚可导致基因纯合化,使得不良的隐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得以表现,使得遗传病的发病率增加。
来源:备考生物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