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2023年02月10日 浏览: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意义: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2、坚持新发展理念

内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必要性: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开放发展,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技限智件有49ae东径根网科术元4c3e学优2ebbc788慧升e522途公软学广4512-b0700f23上司 (5)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

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二、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为什么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

(1)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2)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

(3)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

(1)产业体系;(2)市场体系;(3)收入分配体系;(4)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5)绿色发展体系;(6)全面开放体系;(7)经济体制。

3、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怎样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2)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元4c3e径ca2d技智慧公b764网科术广4512优2ebbc788a34a84e2途484c司1b705bd2限智学软学费-b0700f23上升e522西件有49ae东径根
(3)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4、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来源:高中园地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