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2023年08月24日 浏览:

一、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高考地理中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5天。

由于地球自转的倾斜轴和公转轨道的关系,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经历昼夜交替的变化。在北半球,夏至时,即6月21日左右,北极圈以北的地区会出现极昼,即太阳在地平线上不落下,整天都是白天;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则会出现极夜,即太阳在地平线上不升起,整天都是黑夜。相反,在冬至时,即12月21日左右,北极圈以北的地区会出现极夜,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则会出现极昼。

在春分和秋分时,即3月21日和9月23日左右,地球上任何一点的昼夜时间相等,这两天被称为昼夜平分点。在春分后,北半球的昼长逐渐增加,夜长逐渐减少,直到夏至;而在秋分后,北半球的昼长逐渐减少,夜长逐渐增加,直到冬至。

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而地球的倾斜轴和公转轨道的关系决定了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的昼夜长短。

二、如何进行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昼(夜)弧跨越的经度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跨越的经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昼长时数=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2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东元是cafa3dec学司限技01e13d43点网a52e升上件学5830智得优术公9d87途813f23730795科-量软有广f525375b慧4976 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也相等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就等于40°S的夜长。

三、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知识梳理

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1)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该半球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如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3.21—9.23),北半球的昼长夜短,此时北半球夏半年。9.23---次年3.21为北半球冬半年。

(2)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如北半球:12月22日最短,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3月21日昼夜平分,6月22日昼最长。之后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12月22日昼最短。

(3)南北回归线之外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在同一天出现;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4)不同半球的纬度数相同的两地,昼长=夜长。

来源:小童地理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