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易错易混点归纳

2023年09月12日 浏览:

1.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是两个不相同的概念

所谓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市场交换需要,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的一种经济形式。即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是为生存而生产,不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自然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由于它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因而可以同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相联系,曾经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存在。

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足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农业经营规模狭小。小农经济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具有三种社会属性,即封建小农经济、资本主义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小农经济。

中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主要特点—条件:铁犁牛耕技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主要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规模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消费和交纳赋税)。此外还有封闭性、简单再生产等。

2.中国古代手工业从春秋战国开始形成了三种形态——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

科df7f网b8b1344a优量限东根司法45e5软49ba升件秀慧abe64c8d技有心元广学学-途学8ecb公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是民间手工业的一种。作为农产的副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也有一些民间私人经营的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3.中国古代传统的纺织业是丝织业,黄道婆改进的是棉纺织技术。

棉纺织业后来居上。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4.中国古代的商业中心城市的两种类型

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如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单纯的经济中心,如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唐朝末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城市,出现了“扬一益二”的说法。

5.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广术东根升高慧abe64c8d点件秀1c9497fe科df7f得b266-4e48限有心学学元4173习网b8b1344a司法45e5技点5533软49ba优量途学8ecb公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中,有一种独特的朝贡贸易大家知道,商品经济就是以销售、赢利为目的的经济,然而,朝贡贸易不以赢利为目的。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6.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应当历史地分析和评价

“重农抑商”

(1)原因:客观原因—社会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根本原因—巩固封建统治;直接原因—保证封建赋税征收和徭役的征发;重要原因—使农民保持朴实本质、思想简单,便于控制。

(2)主要措施:重农—奖励耕织 抑商—制止弃农经商;国家实行重要商品专卖,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实行歧视性的政策法令,如抑制中小商人的“贱商令,汉朝,禁止商人穿丝绸、乘车骑马,也不许其子孙为官。

(3)影响: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小农经济,巩固了封建统治。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和中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主要起消极作用。总的来说,这一政策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阻碍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7.清朝闭关锁国或者闭关自守政策确切含义即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科df7f得b266-4e48高6dab0b9e705c东根智件秀1c9497fe软49ba元4173习慧abe64c8d点技点5533优量司法45e5限9138方升高公费4360途学8ecb有心4758学学点网b8b1344a9d348d0a费广术 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对外采侵略有某种民族自卫作用,保护了封建自然经济。

②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经济技术的落后,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政策,最终导致清朝脱离世界潮流.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

来源:高中历史政治地理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