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
刘备为吕布所袭奔于操程昱以备有雄才劝操图之。操曰:“今收揽英雄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也。”然此犹非与操有怨者。臧霸先从陶谦,后助吕布,布为操所擒,霸藏匿,操募得之,即以霸为琅邪相。先是操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操定兖州,翕、晖投霸。至是,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操叹其贤。盖操当初起时,方欲藉众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及其削平群雄,势位已定,则孔融、许攸等,皆以嫌忌杀之。荀彧素为操谋主,亦以其阻九锡而胁之死。然后知其雄猜之性久而自露,而从前之度外用人,特出于矫伪,以济一时之用,所谓以权术相驭也。
至刘备,一起事即为人心所向。观其三顾诸葛,咨以大计,独有傅岩爰立之风。关、张、赵云,自少结契,终身奉以周旋,即羁旅奔逃,无寸土可以立业,而数人者患难相随,别无贰志。此固数人者之忠义,而备亦必有深结其隐微而不可解者矣。至托孤于亮,曰:“嗣子可辅,辅之;不可辅,则君自取之。”千载下犹见其肝膈本怀,岂非真性情之流露?亮第一流人,二国俱不能得,备独能得之,亦可见以诚待人之效矣。
至孙氏兄弟之用人,亦自有不可及者。孙策生擒太史慈,即解其缚曰:“子义青州名士,但所托非人耳。孤是卿知己,勿忧不如意也。”此策之得士也。陆逊镇西陵,权刻印置逊所,每与刘禅、诸葛亮书,常过示逊,有不安者,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委任如此,臣下有不感知遇而竭心力者乎?陆逊晚年为杨竺等所谮,愤郁而死。权后见其子抗,泣曰:“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以人主而自悔其过,开诚告语如此,其谁不感泣?此孙氏兄弟之用人,所谓以意气相感也。
(节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
刘备为吕布A所袭B奔C于操D程昱E以备F有雄才G劝操H图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藉,凭借、借助,与《陈涉世家》中“藉第令毋斩”的“藉”意思相同。
B. 即,即使,与《桃花源记》中“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的“即”意思不同。
C. 固,固然,与《赤壁赋》中“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固”意思相同。
D. 但,只是,与《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但”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臧霸曾为吕布效力,曹操擒捉吕布以后,臧霸为避祸藏匿起来;后来他又被曹操捕获,曹操不计前嫌,对他委以重任,任命他为琅邪相。
B. 曹操初起时为图霸业,能笼络人才,甚至能任用曾与己有怨者;势位已定时则猜忌异己,滥杀无辜。这正是其用人“以权术相驭”的表现。
C. 刘备以性情结交忠义之士,以诚待人,故能深得人心;刘备创业过程中多次遭遇挫折,但诸葛亮及关、张、赵云等人患难相随,忠贞不渝。
D. 陆逊镇守西陵时,深得孙权信任,孙权给刘禅、诸葛亮写信,常常给陆逊看,有不妥之处就让他改定;到了晚年,陆逊遭到谗害,郁郁而终。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学慧途5519a21c42fb85b8ecfb技fcb446984a75元广网东术得径公ac1d92bdc57a西件术有方秀限13c5司根得优46de升得4ea4软937ae58c的科习学
(1)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
(2)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
【答案】10. BDG 11. A 12. A
13. (1)曹操让臧霸交出那两个人,臧霸说:“我之所以能够自立的原因,是因为不做这样的事情。”
(2)我以前听信谗言,与令尊的关系不够深厚,因此辜负了你。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刘备被吕布袭击后,投奔曹操,程昱认为刘备有雄才,劝曹操图谋除掉他。
“为……所”表被动,“袭”是动词,“刘备为吕布所袭”是一个被动句,所以从“袭”后B处断开;
“奔于操”承接前边主语“刘备”,“奔”是谓语,“操”是宾语,结构完整,所以从“于操”后D处断开;
件术4137术4ff3的-高学学科习学智2023升得4ea4网根软937ae58c的aa2b有方秀慧技fcb446984a75司根得限13c5东术得径途5519a21c42fb85b8ecfb43e6b53895ed优46de4058公ac1d92bdc57a西秀元学广
“以”是“程昱”的谓语,“备有雄才”是宾语,“程昱以备有雄才”句子结构完整,所以从“有雄才”后G处断开。故选BD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错误。两个“藉”意思不同。“藉”,凭借、借助;/即使。句意:正是想借助众人的力量成就大业。/即使仅能免于斩刑。
B.正确。即,即使;/立即。句意:即使在颠沛流离、无立足之地时。/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
C.正确。句意:这固然是几人的忠义。/(曹孟德)固然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
D.正确。句意:只是所托非人罢了。/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后来他又被曹操捕获”理解错误,根据原文“霸藏匿,操募得之,即以霸为琅邪相”可知,臧霸并不是被曹操捕获,而是曹操通过招募的方式找到臧霸,并任命他为琅邪相。
广径上司根得径优46de4058网根技fcb446984a75学学东术得径公ac1d92bdc57a西秀元学4ba2b8b8有方秀6553途5519a21c42fb85b8ecfb43e6b53895ed868ced87慧件术4137术4ff3的升得4ea4的9a25软937ae58c的aa2b2adbe01e科习学智2023径-高法限13c5
故选A。【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出”,交出;“所以”,……的原因;“以”,因为;“……也”,表判断。
(2)“前”,以前;“笃”,深厚;“负”,辜负。
参考译文:
三国时期的人才可谓是最为鼎盛的,这也得益于三国的君主各自善于用人,因此能够汇聚众人的力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他们用人的方式各有不同。大致来说,曹操是以权术驾驭人,刘备是以性情结交人,孙氏兄弟则是以意气感召人。
刘备被吕布袭击后,投奔曹操,程昱认为刘备有雄才,劝曹操图谋除掉他。曹操说:“现在是收揽英雄的时候,杀一个人会失去天下人的心,这是不可以的。”然而,这还不是与曹操有怨的人。臧霸先是跟随陶谦,后来帮助吕布,吕布被曹操擒获后,臧霸藏匿起来。曹操通过招募的方式找到臧霸,立即任命他为琅邪相。早先,曹操在兖州时,任用徐翕、毛晖为将,兖州发生动乱,徐翕、毛晖都叛变了。后来曹操平定兖州,徐翕、毛晖投奔臧霸。到这时,曹操让臧霸交出那两个人,臧霸说:“我之所以能够自立的原因,是因为不做这样的事情。”曹操叹息他的贤能。曹操当初起事时,正是想借助众人的力量成就大业,所以以此奔走天下。等到他削平群雄,势位已定时,孔融、许攸等人都因嫌忌被杀。荀彧一直是曹操的谋主,也因为阻止曹操接受九锡而被逼死。由此可见,曹操的雄猜之性久而自露,而从前的宽容用人,只是出于权宜之计,以应一时之需,这就是所谓的以权术驾驭人。
至于刘备,一起事就为人心所向。看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咨询大计,独有傅岩立贤的风范。关羽、张飞、赵云,自年轻时结交,终身相随,即使在颠沛流离、无立足之地时,这几人也患难与共,毫无二心。这固然是几人的忠义,但刘备也必定有深厚的情感纽带令人不能解开。到托孤于诸葛亮时,刘备说:“嗣子可辅,辅之;不可辅,则君自取之。”千载之下仍能见其肝胆相照,岂不是性情的流露?诸葛亮是第一流的人才,其他两国都不能得到,唯独刘备能得到他,这也可见以诚待人的效果。
至于孙氏兄弟用人,也各自有别人比不了之处。孙策生擒太史慈后,立即解开他的绑缚,说:“子义是青州名士,只是所托非人罢了。我是你的知己,不用担心不如意。”这是孙策得士的表现。陆逊镇守西陵,孙权把印章放在陆逊那里,每次与刘禅、诸葛亮通信,常常给陆逊看,有不妥之处就让他改定,然后盖上印章发出。委任如此,臣下有不感知遇而竭心尽力的吗?陆逊晚年被杨竺等人谗害,愤郁而死。孙权后来见到陆逊的儿子陆抗,哭着说:“我以前听信谗言,与令尊的关系不够深厚,因此辜负了你。”作为君主能自悔其过,像这样开诚布公地告知,谁能不感动流泪呢?这就是孙氏兄弟用人,这就是所说的以意气感人的表现。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