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错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辨析:这种观点错误地理解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但哲学并不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因此它不是“科学之科学。”
2.易错 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理解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辨析: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是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3.易错 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辨析: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不能认为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4.易错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辨析: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所以哲学也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5.易错 哲学是世界观的组合。
辨析: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能构成哲学。
6.易错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辨析: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7.易错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辨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8.易错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辨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两方面的内容。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
9.易错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辨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前者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而对后者的不同回答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0.易错 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辨析:唯物主义并不都是科学的,唯心主义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11.易错 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
辨析: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
12.易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辨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13.易错 “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辨析: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14.易错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辨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5.易错 判断某种现象是否是物质现象,以是否看得见、摸得着为依据。
技司软广途学限元406b升高公慧-点学件学88be4f2e优网dc59有东7730科 辨析:判断某种现象是否是物质现象,不是以是否看得见、摸得着为依据的,而是根据物质的含义来判断的。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现象就是物质现象,如生产关系、电场、磁场等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们都是物质现象。
16.易错 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辨析: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和属性。
17.易错 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
辨析: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在意识之外客观存在。
18.易错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
辨析: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不依赖于意识。
19.易错 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辨析: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但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新事物。
20.易错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辨析: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1.易错 正确的思想意识、科学理论和真理可以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辨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从经验、科学理论、真理出发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是主观主义的表现,其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
22.易错 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法律都是规律、
辨析:它们都是主观的,可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们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本身。
23.易错 规律有好坏之分。
辨析: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发挥不同作用,会给人带来积极或消极影响,但规律本身并无好坏之分。
24.易错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辨析: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条件变了,规律也会随之产生变化。
25.易错 规律是可以被改造的。
辨析: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发明、创造、改造、改变和消灭规律。
26.易错 规律是客观的,因此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辨析:虽然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7.易错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互为前提、互相制约的。
辨析: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两者并非互为前提。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客观规律。
28.易错 联系是普遍的,所以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
辨析:联系的普遍性强调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绝对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直接联系,因为这种观点忽视了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极易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29.易错 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辨析: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30.易错 人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综合思维系统优化。
辨析: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而不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
司慧件科a044术网dc59元406b4dc647e6软-点学8502487e途学技公488b东7730径法广高有智限优学88be4f2e法升高
来源:好好向上高中政治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