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考试高分技巧

2024年10月09日 浏览:

1.要注重不同时空尺度下地理过程性思维的训练。大尺度主要考查共性,小尺度主要考查个性。要在大脑中建立动态思维过程,注重过程性语言的描述(学习高考答案)。考前把高考题翻出来好好看看哦!

2.地理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人地关系、地理实践力是考查的重点,区域认知更多作为背景知识。

3.地球运动部分弱化非常明显,只要会基本的时间计算和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即可。今年热点中有24节气哦!

4.高考题语言文字都比较精炼,做题一定要从言语文字中获取、解读信息,特别是2020高考题,文字量极少,文字越少的情况下越要认真理解新名词,延伸理解材料,做完题要尽量回顾所有材料是否都用上了。

5.图表作为背景信息,为做题提供支持信息,图表的判读能力要不断加强。图表的判读(折线、曲线、柱状、点状图....)主要从图名、图例、坐标内容、线条的大小及变化趋势等方面思考,区域图重点从图例、区域进行判读。

6.选择题注意题干、材料与选项之间的关联性,选项之间的区别。

7.综合题步骤:审题(组成题干的动词、名词、限定词)—建立思路(寻找课堂中学过的相似案例)—结合图文材料—组织答案(注意分点、地理语言、主次顺序)。

8.当题干比较长时,要注意题干本身就是提示信息。

9.高考题越来越多注重小角度切入,微观深入分析,任何一个问题都要小角度多角度思考。

10.逆向思维题较多(即个性存在),在正常知识过程中多,多思考有没有反例,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11.高考题在有意规避模板化,但平时学习中要先学习模板思路,再学会反模板。高考题中仍有部分题是根据答题思路归纳来答题的。

12.前一年考过的知识点,如果考生做的比较差,容易在第二年连续考查该知识点。

13.传统文化在考试中的渗透在逐渐增多。(24节气)

14.大气运动,水运动,地质作用,全球气候变化,人口与城市,农业、工业、交通一直是考查的重点,近几年服务业有较多考查。

15.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一定要理解准确,理解透彻,学会分析、评价、综合运用。高考中往往作为解题的基础能力。

16.多阅读课外地理,拓展知识面,观察生活中的地理,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强地理实践力。

17.过渡区域与区域界线地区是地理特征变化比较明显地区,为高考常考地区。

来源:地理百科大全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