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学习重点:
1)文学艺术的专业化
2)中外文化交流
难点:宗教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了解)
1.发展变化
(1)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
①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②道教受到需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佛教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中国本土化。
(3)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4)唐朝①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②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亲派。
2.反佛与灭佛
(1)背景:佛教盛行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
(2)反佛:范缜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3)灭佛: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
(4)结果: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_上觉到通制。
3.复兴儒学
(1)背景: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内容: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需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二、文学艺术
学途有心点法元升软公件网df5dd3af限8b45心广科43916d3e司f9c5ac94东bc66秀慧-优方a619技
(一)文学方面:
1、魏晋南北朝时期:
(1)建安文学:以曹操父子为代表。
(2)田园诗:东晋陶渊明,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等。
(3)南朝骈文:骈文在形式.上讲究对偶,多用四六句式,所以也称“四六文”。
(4)南北朝民歌:以《木兰诗》和《敕勒歌》为代表。
2、唐朝时期:诗歌进入黄金时期,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水平。
(二)书法方面:
1、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
2、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行书.
3、隋唐时期:代表是颜真卿和柳公权。
(三)绘画方面:
1、东晋:顾恺之,代表作《洛神赋图》;
2、隋唐: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四)雕塑方面:甘肃敦煌莫高石窟、山西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
三、科技成果
1、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2、南朝祖冲之,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
3、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4、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5、唐朝僧- -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6、唐朝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
7、唐高宗,《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四、中外文化交流
慧-技软公科43916d3e智限8b45心件学学4604网df5dd3afbd4e有心点法途a504广司f9c5ac94升东bc66秀元优方a619
(一)佛教的中外交流
1、东汉后期到北朝:有中亚、印度的高僧来华。
2、东晋法显和唐朝玄奘前往天竺,研学佛教思想,促使佛教本土化。
3、日本的空海和唐朝的鉴真,促进中国周边国家的佛学传播。
(二)唐朝时期的中外交流的表现:
(1)唐首都长安是当时国际大都市。
(2)日本、新罗向唐朝派遣大量的使节和留学生。
来源:1系学科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