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实验原理
(1)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3)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得多。
2.实验步骤
[深度思考]
(1)实验时一定要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吗?
提示 不一定。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中含有色素,使液泡呈现紫色,更有利于观察。
(2)为什么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否作为该实验的材料?
提示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具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无大液泡,不发生质壁分离,不能作为该实验的材料。
(3)选择试剂时,为什么选用0.3 g/mL的蔗糖溶液而不用0.5 g/mL的蔗糖溶液?
提示 使用浓度过高的蔗糖溶液(0.5 g/mL),质壁分离现象明显,但不能复原,因为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4)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或尿素、甘油、乙二醇等能否作为该实验的试剂?为什么?盐酸、酒精、醋酸等行吗?为什么?
提示 K+和NO3可被细胞吸收,从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所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不适于作为该实验的试剂(尿素、甘油、乙二醇等现象同上)。盐酸、酒精、醋酸能杀死细胞,不能作为质壁分离实验的试剂。
(5)该实验无独立的对照组,为什么还叫对照实验?
提示 该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一装片中先后进行,属于自身对照。
[归纳整合]
1.关于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注意点
(1)本实验存在两组对照实验
(2)引发质壁分离的两种原因
(3)本实验是教材中涉及“显微观察”实验中唯一的一个“只在低倍镜下”观察(不曾换“高倍镜”)的实验。
-ae8f公有a8c2升习司优4c15慧途7c198b83东4867限得件学技学秀网元软法广科
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拓展应用
(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活细胞还是死细胞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3)比较不同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4)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和蔗糖溶液)
六、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实验原理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反应原理:淀粉淀粉酶――→麦芽糖
碘↓液 碘↓液
蓝色 无蓝色出现
②鉴定原理: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
(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反应原理(用反应式表示):
②鉴定原理: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量,可用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O2产生量的多少。
2.实验步骤
[深度思考]
(1)为什么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提示 过氧化氢酶催化的底物是H2O2,H2O2在高温时分解,这样实验中就存在两个变量,使实验结果受到干扰。
(2)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能否用斐林试剂来检测实验产物?
司秀慧学秀广径得网学公限得东4867科得4af940e6软法-ae8fae4f升习优4c15元4744有a8c2途7c198b8396a8件学技
提示 不能。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只有在加热的条件下才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而该实验需严格控制不同的温度。
(3)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提示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淀粉水解程度。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4)整个实验过程中,除温度或pH之外,其余的变量为什么相等或相同?
提示 实验设计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这样可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5)在探究温度或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控制条件的步骤和酶量控制的步骤为什么一定不能颠倒顺序?
提示 若控制条件的步骤和酶量控制的步骤颠倒顺序,会在调节温度或pH的过程中,酶先将底物分解,导致实验失败。
[归纳整合]
1.用梯度法确定酶的最适温度和pH
设计思路:常用“梯度法”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或pH),设计实验时需设置一系列不同温度(或pH)的实验组进行相互对照,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酶促反应时间最短的一组所处的温度(或pH)即为最适温度(或pH)。相邻组间的差值(即梯度值)越小,测得的最适温度(或pH)就越精确。
2.酶实验探究的两种方法
(1)试剂检测探究酶的本质
①设计思路:从酶的化学本质上来讲,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在高中教材中常见的一些酶,如淀粉酶、蛋白酶等,其本质都是蛋白质。所以,对酶本质的验证常常是变相地考查蛋白质的鉴定方法。因此,使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即可。
来源:高考生物
编辑:小林